四川新聞網南充3月15日訊(龍德文 記者 杜建川 劉洋)“她雖不是我們的親生媽媽,但在我們心中她就是我們的‘媽媽’,她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媽媽’。”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貧困學生許國華和林俊杰現已為人夫、為人妻,只要提起儀隴供電公司調度班班長曹玲,在他們心中就有說不完的感激之情。
一次偶然機會讓她來獻愛心
革命老區儀隴縣是全國扶貧縣。為集社會公眾之力,1991年,儀隴縣團委開展了愛心支助貧困兒童希望工程活動,向全縣愛心人士提倡為貧困山區、貧困家庭兒童獻愛心、做幫扶,有條件的愛心人士可以長期對貧困兒童進行資助。“老婆,今天我看到縣團委在開展獻愛心資助貧困兒童活動,要資助的那些娃兒家庭好窮,怪可憐的。”當時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丈夫吳志強下班后回到家里無意間將這個事告訴給了曹玲。曹玲回憶說:“剛開始還不是很在意,后來上班的時候無意間聽同事聊起了資助貧困兒童的事,知情的同事還把那些貧困孩子的情況細細地講了一遍,聽得我感動得直流眼淚,當時就定下心來想去幫助那些孩子。”
“志強,看到那些貧困娃兒好可憐的,我想去資助那些娃兒,哪怕是去送幾件衣服也好,反正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嘛。”曹玲回家后將這事告訴了丈夫。“你想做的事,我永遠支持你。”丈夫的鼎力支持給了她極大的信心和動力。到后來,曹玲就聯系上了縣團委,通過多方努力,一個叫許國華的小女孩被確定為曹玲資助對象。事情定下來后,曹玲還主動聯系了當時許國華就讀的學校和所在的村委會。“許國華家里有兄弟姊妹4人,母親病逝,父親以拾破爛維持家庭,無法供子女上學。第一次看到許國華,當時只有6歲,在讀一年級,消瘦的小身段、一身破爛衣服,兩個小辮子豎立在布滿塵土的小臉兩旁,讓人看到很是可憐。”曹玲回憶著說。
1991年9月1日開學那天,丈夫陪著曹玲來到了馬鞍鎮琳瑯村小學,在大家的見證下,曹玲第一次幫助許國華交了學費。從此,曹玲開始了長達十余年對貧困學生許國華的幫助。
孩子深情地叫了一聲“媽媽”
就在資助許國華的同時,2002年,曹玲再一次幫助了另一個貧困學生林俊杰。當時正在讀高一的林俊杰因家里交不起學費而差點輟學。“這個娃兒家里也很窮,父母殘疾,兄弟姊妹多,讀高中的時候一個月只有2塊錢的蒸飯費,頓頓吃蒸飯和咸菜。”提起林俊杰,曹玲心里印象十分深刻。“本來已經在資助許國華了,看到已經讀高中的林俊杰要是交不起學費就輟學的話,那這個娃兒的一生就毀了,于是我們家里都支持和鼓勵她,讓她放心地再去做一件好事。”曹玲的丈夫吳志國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就這樣堅持了下來,曹玲對許國華進行資助長達13年、對林俊杰的資助也有6年多。2004年,許國華和林俊杰都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考取蘭州醫學院和四川大學,兩個學生在大學畢業后還被學校保送讀研究生。現在,許國華已在重慶腫瘤醫院工作,而林俊杰在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新疆塔里木石油分部工作。
2013年春節,當許國華和林俊杰一起來縣城見到曹玲時,他們對著曹玲衷心地叫了一聲“媽”。 “曹媽比親媽還親,我們永遠忘不了她。”“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曹媽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生活的動力。”“她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媽媽。”兩個人流著眼淚,對曹玲有一肚子道不完的感激之情。
在曹玲看來,她認為自己作為一位母親,看天底下的孩子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沒什么分別,只要自己有這個能力,就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在曹玲家里,筆者看到她和許國華、林俊杰的合影照,曹玲坐在許國華和林俊杰的中間,一臉慈愛的笑容感染著身邊兩顆歷經滄桑而又年輕的心。
“愛心比金錢重要”
一直以來,曹玲和丈夫除了工作以外,也做一點小生意,家庭不算很富有,總也勉強過得去,為了更好的保證兩個貧困學生開支,平時里,曹玲和丈夫生活上必須得精打細算,節約著開銷。“雖然自己力量微不足道,資助這點錢也不算什么,但是對這些孩子們來說,這種方式即是扭轉命運的稻草,更是愛與奉獻的交流和鞭策他們前進的動力。”曹玲表達了對自己長期來做這件事的看法和態度。
“除了每年、每學期的學費資助外,另外曹姐每個月還要承擔許國華的生活費、衣服等基本開支,這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儀隴供電公司女工委主任陳碧蓉介紹說。經統計,一直以來,曹玲為許國華和林俊杰資助所有學費、生活費及其他生活開支多達15萬多元;每年還堅持為儀隴老區貧困兒童捐款捐物,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貧困孩子得到幫助和關愛。拿曹玲自己的話來說:“我花費的是15萬元,但換回來的是愛,是一筆數不清的財富。”15萬元,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是一筆不少的錢;15萬元,是曹玲用愛匯聚的財富;15萬元,是曹玲將兩個貧困兒童帶出了生活困窘,讓他們擺脫了命運的纏繞。
2013年,曹玲即將退休,就要和自己所熱愛的工作分開了,工作30多年來如一日,在工作中她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始終一心一意地堅持付出;在生活中賢惠善良、無私奉獻,以慈母之心、憐憫之情為貧困兒童送去了溫暖和愛。曹玲說:“工作30多年,最讓自己開心的事就是幫助兩個貧困孩子圓了夢想,讓他們點亮了生活希望之光。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在有生之年還會把自己這份對貧困兒童的愛傳遞下去,讓更多的貧困孩子感受這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