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5月5日訊 (李斌) 說到書法,那自然少不了筆墨紙硯。而年過七旬的周順雄老人無需文房四寶卻照樣可以寫出精美的書法作品。清晨和傍晚,在儀隴縣城紅色經典廣場,總能看到一位老人手持一支大大的毛筆,身邊放著一桶水,聚精會神地“揮毫潑墨”。
5月4日早晨7時許,空氣中還透著些許潮濕,紅色經典廣場上,稀稀拉拉的人忙著各自鍛煉。朱德銅像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一只手隨意揣在褲包里,一只手拿著支大毛筆,瀟灑地在地面上寫字,寫完一個就后退一步,不時蘸一下水,不一會兒,一個個龍飛鳳舞的大字便躍然地上。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看老人筆走龍蛇,連連贊嘆。
這位老人名叫周順雄,是一位退休教師。無論春夏秋冬,只要不下雨,他都會到廣場寫地書,如今已有5個年頭。談起寫地書的由來,周順雄說,退休了干什么去呀?關在屋子看電視,太憋悶,空氣也不好。打麻將,太傷身體。一次,他去大連旅游,看見那里有人在廣場上寫地書,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回來就制作了“毛筆”,這一練不可收拾,一寫就是5年。
別看現在周順雄的字寫得龍飛鳳舞,然而,幾年前,鬧出的笑話卻讓他記憶猶新。當過語文教師的周順雄雖然寫得一手好的黑板字,但在地上寫字卻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周順雄清楚記得那個春意盎然的上午,旁邊人好奇地看著周順雄的自娛自樂,“這是不是江湖賣藝的,待會找我們要錢。”“就這水平還拿出來賣弄,簡直是丟人。”旁觀的人竊竊私語,寫字的周順雄很不是滋味。“當了幾十年的教師,被別人這樣指指點點,覺得太丟人啦,回家后,將近10天沒有再摸那支大毛筆。”
妻子見周順雄悶悶不樂的樣子,建議周順雄先在自家地板上練習,等到有一定火候的時候再到廣場上書寫。“一語驚醒夢中人”他便經常拿著名人的書法帖子,一邊看,一邊按照在自家的地板上進行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回報。本來寫得一手好字的周順雄很快便掌握了地書的寫作要領。他不僅會寫行書、楷書、隸書,還會寫草書、狂草等,寫起來行如流水,揮灑自如。所寫的文字絕大多數是唐詩宋詞、名言警句,剛開始寫時,他總是把詩詞寫在紙片上,邊看邊寫,寫上幾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現在他不用拿任何資料,全裝在了腦子里,想到寫到,運用自如。周老說,寫地書不僅練書法,也鍛煉身體,一行字寫下來,腰、腿、胳膊、手腕都得用上力氣。“以前寫幾個字就得休息一會兒,現在我一口氣寫上兩三個小時都不覺得疲倦。”
就在周順雄在廣場上練字的時候,漸漸地有許多對書法有濃厚興趣的人圍觀,于是用水寫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到目前已有十多人喜歡上這種簡單方便的練字方法。“用水來寫字,既不費紙也不費墨,水干了之后又可以繼續寫,省錢又方便。”因為同樣喜愛書法,大家平時就聚在一起相互探討學習,樂在其中。
周順雄說,學習書法有利于提升修養,也能夠鍛煉身體和腦力,對老年人來說十分有益。而這種用水在地面寫字的方法,還能讓他們“腦動、身動”,讓身體得到充分的鍛煉,又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讓晚年生活過得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