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李斌)“胡祖婆婆的剪紙真是惟妙惟肖,她今天教我們的動物剪紙技藝真是高,讓我們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剪技。”“希望胡祖婆婆今后還要多來學校教教我們。”6月21日下午,儀隴縣文星小學剪紙藝術班的學生正圍著一位老人學習剪紙。
家住儀隴縣永光鄉龍頭村的百歲老人胡顯珍,見學生興趣濃厚,便拿起剪刀演示剪紙“絕活兒”起來,幾秒鐘時間,一張普通的紙在她的手里變成一幅花鳥剪紙。
提起剪紙,胡老太興致很高。她說,自己年輕時家境很好,算得上個大家閨秀。當她看到別人繡花時,先用紙剪出一個花樣,然后貼在布上照葫蘆畫瓢后,覺得特別漂亮。于是,她找來剪刀和紙片模仿起來。那一年,她只有10歲。
“剪紙純粹是個人愛好,平日里閑下來沒事就剪著玩兒,看到生活中一些場景和動物,就琢磨著剪出來。”胡顯珍老人說。
胡顯珍是儀隴縣目前健在的年齡最大的民間剪紙藝人,更是儀隴民間剪紙藝術的“活化石”。記者問起老人的長壽秘訣時,老人表示,剪紙給了她很大的樂趣,而且吃東西從來不挑食。老人的孫媳婦毛小玲告訴記者,老人已是五世同堂了,老人的大女兒今年已80歲,大兒子今年已經78歲了,最小的玄孫2歲多,一家人總共106口。
胡顯珍老人現在頭腦很清醒,每個兒女、孫子都能分得清,叫得出名字。
在文星小學任教的何靜是胡老太的孫子。這段時間,胡老太住在何靜的家中。于是,胡老太便成了學校的“名譽教師”。“先教簡單的、再教難的,先剪小的、再剪大的。”胡老太為了讓學生每堂課都學有所獲,盡量讓剪紙課易懂、易學。“第一堂課上下來,看著孩子們興奮、震驚的表情,我終于松了一口氣,也對以后的教學充滿了信心。”
胡顯珍的孫兒媳、在文星小學擔任美術老師的毛小玲也毛遂自薦,希望將奶奶的手藝繼承。“藝術來源于生活,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是很難有奶奶的這份功力。”毛小玲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是美術專業的畢業生,但跟隨奶奶學習的這幾個月時間,她也僅僅學到了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