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何小鏘時,正逢南充市攝影家協會的兩位會員在他的工作室拍攝一組照片。作為第六屆省工藝美術大師,市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9月,何小鏘將與他的剪紙作品一起亮相南充市非遺項目圖片展。
從小與剪刀結緣
“這把剪刀跟了我27年,創作時一直喜歡用它。”何小鏘說,1986年7月初中畢業后,他在馬鞍工作的母親那里待了一段時間,沒事的時候,經常去老街逛鐵匠鋪子,一口氣買回5把剪刀,到現在,就只剩這一把。
“那時年齡小,覺得好玩,幾剪刀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鳥?!闭f起買5把剪刀的緣由,何小鏘說,爺爺是裁縫,父親是遠近聞名的民間剪紙藝人,幾個兄弟姐妹都能操起剪刀剪出花鳥之類的,自己有一把剪刀方便,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隨便一張廢報紙、白紙或者紅紙什么的就可以動手。
父親是剪紙高手,享譽鄉里。小時候,何小鏘兄弟姐妹幾個都以能得到父親的肯定為榮。一次,父親到朋友家參加婚宴,看見大紅的“雙喜”和窗花剪得有模有樣,禁不住問朋友是誰的杰作。“就是你兒子啊,前些天你不在,小鏘幫忙剪的?!蹦菚r,何小鏘正上高中,20多年過去了,他至今記得父親當時流露出的贊許之情。
剪紙被人戲稱為“一分錢的藝術”,緣于對材料的要求不高,有一張紙即可。自小對剪紙感興趣的何小鏘,在初中、高中課余時間,經常拿起剪刀,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尋找其中的樂趣。后來,在供銷社、黃酒廠工作,剪紙也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樂趣。
“生命圖騰”改變命運軌跡
讀小學時,何小鏘的剪紙作品就獲得了南充市的獎項。以后數年間,他多次獲得各種獎項。
1995年,何小鏘受邀參加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藝術大展。為了備展,何小鏘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在家潛心創作。鑒于展覽的時間在香港回歸前夕,何小鏘的創作思路指向了女媧造人、三星堆、山水花鳥等中國傳統文化,他開始了為期近兩年的創作。
“當時,整個系列作品有100幅,有人出價200元一幅買全套,算下來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小的數目?!焙涡$I說,在香港展出時,有人想收藏他的作品,他沒答應,這些作品就像他的孩子一樣,舍不得。
1997年,帶著作品從香港回來之后,他以《生命圖騰系列一百例》命名他的這組作品,參加了第五屆中國藝術節四川省首屆民族民間工藝博覽會,獲得了“金獎”。
“作品構圖飽滿、形神兼備、生動有趣,剪工精細,在看似夸張、變形的構圖里,又蘊藏著生命萬象的平衡、循環等規律。每一塊、每一面、每一點都有生命的物象,每一個剪紙的符號都是一個跳動的生命音符。”在專家的評語里,如此評價《生命圖騰系列一百例》。
正是因為《生命圖騰系列一百例》的獲獎,1997年,何小鏘調入縣文化館,從此專門研習剪紙藝術。
何小鏘說,近些年來,在圓點、月牙、鋸齒等傳統剪紙表現符號的基礎上,他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剪紙符號體系,如,雨點紋、蝌蚪紋、夢幻紋、慧眼紋、水波紋等,在剪紙的表現方式上,吸收現代藝術的表現方式。
何小鏘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剪出自己的“生命圖騰”,從此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