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 (鄧莉萍 羅中坤)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60多年前,美國侵略朝鮮,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軍民并肩抗擊侵略者。在異域他鄉的戰場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英雄人物。11月26日,記者見到了曾經參加過這場戰爭的“最可愛的人”何西海。
何西海生于1927年,家住儀隴縣新政鎮六一社區六社,今年已經86歲。當記者談起抗美援朝,老人很激動,對于很多經歷至今印象深刻。何西海回憶, 1953年初,他參加志愿軍接受命令隨同大部隊奔赴朝鮮戰場。半年后,服從命令回國。回國之后繼續在部隊服役,擔任他所在的炮兵班的班長,于1957年復員回到了新政鎮,后輾轉去了四川旺蒼縣煉鋼鐵。
“這一生都不會忘記那場戰爭。”初到朝鮮,何西海看到的是炮火連天,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戰斗。“戰斗很慘烈,有很多戰士們受傷犧牲,但當時一心把怎樣打敗敵人,保家衛國放在第一位,所以大家都是不顧一切往前沖。”據何老介紹,當時志愿加入軍隊作戰時,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對死亡一點也不畏懼。
何西海告訴記者,自從接受命令入朝參戰到抗美援朝,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年多時間,卻與美軍有過不小規模的戰斗。戰場上,何西海和戰友們迎著敵軍的彈雨發起了沖鋒,耳邊不斷聽到炮彈的炸響,他無數次被重重摔在地上,然后再爬起來,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當時陣地上空被黃色的煙塵籠罩,根本看不到所處地方的模樣。
作為新兵,何西海缺乏戰爭經驗。老人回憶說,炮彈經常就在他身邊的不遠處炸響,隨時都會危及到生命,每當炮彈一炸響,先入伍的老兵都會匍匐在地,護在他們身上。“真的很感激他們,正是因為他們的忘我犧牲精神才讓我活下來。”想到那些可愛的戰友,何西海不禁老淚縱橫,長時間哽咽……。在朝鮮戰場上,還有一位戰友是何西海的老鄉,他們在一個班。兩人一起出生入死、親密無間。如今這位戰友已中風,何西海經常會去看望他。
抗美援朝勝利至今已經60周年,何西海現在仍保留著一枚展翅飛翔的鴿子紀念章,他將其鎖在小木箱里,很寶貝。這枚紀念章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國家贈給志愿軍的。它象征著中國人民支援朝鮮、愛好和平、維護和平,人們稱它為“和平鴿”紀念章。
如今,何西海住在六一安置區,育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雖然老伴于三年前去世,但膝下兒孫滿堂,已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平淡而幸福。
對于如今的生活,何西海很滿意,他說比起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他是幸福的,各方面都有民政局等相關部門關心和照顧,政府每月會發相應的補助,逢年過節還有街道社區來看望,也不缺什么,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們,他們覺得很值很滿足。
何西海的兒媳婦告訴記者,可能是因為參過軍,父親特別愛看軍旅劇,晚上經常看到十一二點才會休息,第二天還是能很早起來散步,身體硬朗,精神很好。“現在的日子變好了,吃穿住行都很方便,兒孫也很孝順,,平時早上起來散散步,看看電視,聽家人給他讀報紙過得很開心,好的生活活來之不易,從戰場上走過來的,經歷過槍林彈雨,所以更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何西海笑意盈盈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