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吳家璽 鄧莉萍)90后小伙李武,來自儀隴縣新政鎮馬桑埡村,今年還不滿22歲,是個標準的90后。2009年高中輟學后,李武在外四處打工,短短幾年里,李武做過廚師,也進過工廠,這幾年的打工生活,即磨礪了李武,也賦予李武一顆不安現狀的心。2013年,李武帶著多年積蓄,回到家鄉創業開奶茶店,不到一年時間,李武的奶茶店就達到月入上萬的好業績。
高中輟學外出打工
5月16日,記者在儀隴縣五星花園見到李武時,他正穿著一件圍腰,忙碌的招呼客人,臉上帶著的一絲靦腆笑容,顯得整個人都很清爽。
李武的父母在他10歲時就離異,從小就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兩老的年紀畢竟大了,總有照顧不到的地方,這養成了李武獨立的性格。
2009年夏天,李武高中輟學后,跟隨一位長輩學習廚藝,雖說掙的錢不少。但是,李武卻對于一天到晚都待在廚房的生活感到十分不適應。“我十分熱愛交朋友,喜歡活陌生人接觸,在學廚的那段時間里,和外界的接觸太少了,我感到非常的不適應。”李武告訴記者,在一家酒店工作了一年以后,感覺實在不能忍受廚房工作的李武在離開廚房后,先后又到過咖啡廳、工廠、建筑工地等地方打工。
“那時候,我換了不少的工作,每次都是開始感覺還有幾分新鮮感,但干久了就覺得和廚房里的工作一樣,每天都是在不斷的重復,十分的單調。”李武說告訴記者,在那段時間里,為了打發無聊的日子,李武在空閑的時間自學了輪滑。雖說找到了一個愛好,可以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但是,李武越來越感覺到自己不適合打工生活。
回家創業 奶茶帶給大家幸福
在感覺到自己不適應打工生活后,李武毅然決定要回家鄉創業,并開始考察合適的創業項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李武決定要回家鄉開一家奶茶店。“可能是因為從小我的父母就離異的原因,我感覺自己小時候比較缺少關愛,但是我想把快樂帶給大家。而在我的印象中,開奶茶店就是一個比較有愛的事業,一杯純正的奶茶可以帶給大家享受。”李武曾在一家咖啡廳打工,做的就是調制奶茶的工作,看著大家享受他親手調制的奶茶時的那種溫馨,李武就從內心深處涌現出一種幸福。
在2012年年初,李武帶著打工幾年積攢下的幾千元錢,回到了老家,準備開一家奶茶店。由于啟動資金的不足,李武只有白天送快遞,晚上則在儀隴縣行政中心廣場開辦輪滑培訓班籌錢。一邊向父親、朋友求助,但當時父親并不看好李武開奶茶店能夠獲得成功,沒有支持李武。為了自己的創業理想,李武借遍了周圍的朋友,最終也才籌到2萬多元。李父見兒子創業的熱情這樣大,心想,反正投入的成本也不是很大,不如支持李武闖一闖。于是,在父親和朋友的支持下,2013年年初,李武的奶茶店終于開起來了。
奶茶店初創 遭遇困難重重
由于資金大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為了盡可能壓縮成本,從奶茶店的選址、店鋪轉讓、到店鋪裝修,李武都一手操辦,奶茶店的貨柜以及操作臺等都是李武用盤下來的舊手機貨柜改裝而成。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備,李武的“九零奶茶店”終于開張了,憑著自己在咖啡廳“偷師學藝”學來的本事,煮茶、調奶、清潔、買材料……事無大小,李武包攬了店里所有的工作。但是,奶茶店卻沒有預計的一樣馬上就獲得成功,在開始紅火了一陣后,生意漸漸就消退了,每個月也就能賺得4、5千元錢,除開房租等成本,基本沒有結余。
“才開張的頭個月,有不少朋友來捧場,生意還不錯,后來朋友來的少了,生意就開始不行了。當時我很失落,有一段時間打算放棄了,經常和朋友出去玩,不打理店鋪,可后來又感到很自責,覺得這樣很對不起大家的支持。”重新振作起來的李武,為了打響奶茶店的名氣,開動腦筋想出很多辦法。通過在店外發放宣傳單,向那些和自己學習輪滑的年輕人推薦,漸漸打開名氣,加上李武的奶茶調制得確實不錯,到店里消費的顧客越來越多,很快奶茶店的月盈利就突破萬元。
“奶茶店現在的月營業額能達到一萬三的樣子。如果保持下去的話,我想一年下來應該會有十五萬。我相信,這絕不會是我事業的終點,只會是我創業的開始。”李武信心十足的說道。
由于在縣城沒有住房,李武還要騎電瓶車回馬桑埡村的家里休息。每天晚上十點多奶茶店打烊,再將店里收拾好后,李武趕回家已經是十一點多。而第二天早上八點之前,李武就要趕到城中采購新鮮水果。然而在李武看來,雖然這樣的生活很辛苦,但卻很充實。“能做自己喜愛的事業,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