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璞,男,漢族,1945年12月出生于四川儀隴。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中國世界華人作家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高級專家學者聯合會研究員、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文化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龍源期刊網《名家名作》簽約作家。獲第二屆中華風云人物高峰論壇金爵獎特等獎、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全國征文一等獎、國際優秀作品獎、中國當代重大理論成果創新特等獎、世界華人優秀創新成果國際金獎。
愛好醫學。有從醫從學從研從教的豐富經歷。高中畢業后的60年代,在十余年醫療實踐中,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外、婦、兒科疾病,並研究穴位注射、封閉療法和小外科術,自創了肛腸科獨家絕技。后就讀于重慶師范大學生物學系,畢業后從事中學教育教學工作。最早為國家統編中學《生物》教材提出若干建議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采納,為國家統編《植物學》教材編寫教學用書,得到教材主編的肯定,建議交由出版部門出版。從事過多級多類學校多個學科的教學,編輯過多種教育教學書刊,取得矚目成績。1985年,研究地龍養殖良性循環及綜合利用技術,融合食品藥品制劑工藝,從赤子愛勝蚓中提取抗凝溶栓的蚓激酶、蚓膠原蛋白酶、蚓纖溶酶和人體必需氨基酸,佐以日本長壽配方,釆用注射劑制劑工藝,研制出由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產品標準及由國家商標局注冊商標的晨龍牌金龍酒。商標裝璜題有“千年龍泉生玉液 萬盞金尊落古香”。從赤子愛勝蚓中提取抗凝溶栓的酶類物質較之后來國家的同類科技專利成果發布早20多年。
研究人體生物鐘,測試人體智力、體力、情緒高峰及臨界期值,探討生物鐘在人們日常學習、工作、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一生均以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研究中西醫藥學和生命科學的各類著作,並關注生物醫學的最新成果,于2005年提出了“低碳醫學”的構想。
“低碳醫學”是中國特色的多元醫學,它以超前的遠見和開放意識,吸納古代的現代的民族的世界的醫學先進成果,以“治未病”“養生”為中心,全方位多元化運用、研究和開發對人體無毒無害的綠色醫藥及綠色醫療方法,用以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這是一項極復雜極艱巨的重大系統工程,需要若干代的有識之士艱苦卓絕的努力。這是構想,還可能是夢想,但我們中華民族應當有這樣的構想和夢想。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