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
清代文學家顧祿在《清嘉錄·小年朝》中
記述“小年朝”習俗說
“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
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span>
所謂“歲朝”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古人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因此對初三非常重視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正月初三這一天都有什么習俗吧
↓↓↓
俗語說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睡到飽
初一、初二連續幾天的忙碌
到了初三總算能告一段落了
今日必須早點熄燈睡覺
好好調理身體
以備新年里精神抖擻
正月初三還被人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人們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不過像這樣的習俗也并不是每個地方都一樣,有的地方就是正月初三必須回娘家拜年。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正月初三有吃“合子”的習慣。合子和餃子類似,是在兩個面皮中夾上餡料,上下捏合成圓形,或再捏一圈花邊。“合”取和和美美之意,象征家庭和美圓滿。
民間以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禁食米飯表示對谷子的敬畏,祝祭祈年,企盼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正月初三這一天,舊時的人們還會把年節時的松柏枝,以及所貼的門神等一并焚化,表示年已過完,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因此便有了俗語“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的說法。
在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大日子,會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為了不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在該晚都會盡量提早熄燈就寢,并且在家中的廚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這些東西俗稱"米妝",或稱"老鼠分錢",希望與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諸多古老的習俗
都是人們心里的祈福
祝大家新的一年吉祥順意
END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版權,請聯系我們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