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迎雪至
歲暮歸家時
小寒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
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當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
即為小寒
于每年公歷1月5日-7日交節
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并不多。民間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
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的,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此時節,北方的喜鵲感到陽氣,開始銜草筑巢,準備孵育后代。
“雊”為鳴叫的意思,古人認為,雉雞是感受到陽氣之萌生而發聲的。
小寒時節,正值梅花盛開,梅花是品性高潔之花,此時的梅花開的正好,是欣賞梅花的好時候。
在廣州,小寒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飯。糯米飯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簡單,里面會配上炒香的“臘味”(廣東人俗稱臘腸和臘肉為“臘味”)、香菜、蔥花等材料,吃起來特別香。
在小寒節氣所在的臘月期間,由于臘祭等傳統活動的舉行,節日氛圍逐漸濃厚。人們會開始準備年貨、打掃衛生、裝飾房屋等,為迎接新年的到來做好準備。如吃臘八粥、腌制臘肉、喝米酒等。
中醫認為,寒是冬季的特征,屬極陰之氣,主收藏凝滯。而小寒與小暑、大寒與大暑恰成陰陽兩極,氣運彼此相反。《黃帝內經》早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大法,千百年來指導人們順其自然變化進行養生保健。因此,小寒的養生原則是斂精藏氣,扶元固本,以“防寒補腎”為主。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疼痛。”民間的這一俗語,說明了此時合理進補的重要性。人們經過春夏秋冬四季的消耗,臟腑氣血必然會有所偏衰,及時的補充氣血,既能補養精氣,使身體更強壯,從而幫助自我抵御嚴寒侵襲,又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小寒之時可多吃補益脾胃、溫腎助陽、健脾化痰、潤肺止咳的食品。但對于體質偏熱、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的原則,以免進補過急而適得其反。
宜食:羊肉、牛肉、鱔魚、糯米、栗子、花生、茴香、大棗、桂圓等。
忌食:梨、綠豆、乳酪、奶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