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隨著舊年的余暉漸漸隱去,我們攜手跨過了充滿挑戰與變化的2024年。現在,我們滿懷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和新的探險。在這個洋溢著希望與憧憬的元旦,我們愿您新的一年里充滿喜悅和成功!
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正月”的計算方法歷代并不一致,“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公元1912年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把農歷的正月一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每年公歷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公歷年”、“陽歷年”或“新歷年”。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
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愿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愿望。
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0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
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白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旦的食俗。
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后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
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湯餅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作為元旦食品最早見于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旦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
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詩人以元旦為題,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詩句不僅描繪了節日的喜慶氣氛,也反映了人們對新生活的向往和對舊歲的回顧。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試筆(選一)
(明)陳獻章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
(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旦,既是去年奔行奮斗的終點
更是新一年征程的起點
讓我們帶著過去一年的智慧與勇氣
迎接2025年的每一個日出
儀隴融媒在此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平安喜樂 萬事勝意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版權,請聯系我們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