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高坪區六合絲綢博覽園,金黃色的銀杏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游玩。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洪源 攝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柴梓嫣
近段時間,在高坪區六合絲綢博覽園,金黃色的銀杏葉與頗具年代感的廠房相映成景,別有一番意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游玩。園內,一塊寫有“世界絲綢源點博物館”字樣的標志物,在為這里增添一抹濃濃文化底蘊的同時,也動情地向過往游客訴說著高坪與絲綢文化的故事。
歷史悠久 造就“中國絲綢工業活化石”
千百年來,飽受嘉陵江水滋潤的南充,有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特別適合栽桑養蠶,也因此繁衍了浩如煙海的蠶桑絲綢文化。
在南充絲綢走向國際舞臺的道路上,離不開一家企業的身影,那便是六合絲廠。1912年,民主革命家張瀾按照“實業救國”的主張,在高坪區創辦了六合絲廠。隨后,六合絲廠便一直朝著“南充成為蠶絲業著名產區”的奮斗目標,大步向前。
到了1915年,六合絲廠產出的生絲走上國際舞臺,并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也為南充絲綢走向世界打開了通道。1941年,六合絲廠蠶絲產量更是占四川絲業公司50%以上,被繅絲界同仁譽為“世界繅絲業大廠之最”。20世紀80年代,南充絲綢每年出口創匯高達8000萬至1億美元,穩居西部城市第一把交椅,位列全國十大絲綢基地第二位,出口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或地區。
在當時的“絲綢盛世”下的六合絲廠,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擁有學校、醫院、電視臺、報刊、食堂、小吃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萬人工廠”。1994年,六合絲廠出口創匯達335萬美元,成為當時南充絲綢出口創匯的一個頂峰。
歷經歲月的風雨變遷,南充絲綢始終旗幟不倒,步履穩健。2005年,南充被授予“中國綢都”稱號。而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存續超過百年的絲綢名企,近年來,六合絲廠的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港澳臺及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成為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在西部地區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還成功獲評為“中國絲綢工業活化石”。
依托資源 打造“世界絲綢源點”文旅品牌
如何讓“中國絲綢工業活化石”不斷煥發時代風采?近年來,高坪區在加強對六合絲廠保護利用的同時,采取“旅游+文創”的發展路徑,以時間、空間、人文等多維度表達,深度呈現蠶桑絲綢主題的歷史與文化、生產與工藝,把工業文化融入文化旅游之中。
“依托豐富的絲綢文化資源,我們將六合絲廠打造成為‘博物參觀、工坊展演、研學體驗、集市商貿、文化演藝’五大業態齊聚、‘吃住行、游購娛、產學研’九大要素齊全的六合絲綢博覽園,讓厚重的絲綢工業文化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备咂簠^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一邊介紹,一邊帶領記者參觀著園內景色。
只見在六合絲綢博覽園內,珍貴的百年銀杏樹、寂靜古樸的石板路、青磚灰瓦的廠房讓整個園區顯得古樸深邃;自動化繅絲工藝車間里,不停運轉的機器流暢地帶起一根根蠶絲,原貌展示蠶桑絲織生產技藝,令游客們不斷感嘆。此外,園區內所展示、售賣的各種精美絲綢制品,也在向來往人群生動訴說著大美高坪栽桑養蠶、絲綢織造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
憑借這一獨一無二的“絲綢文化”,高坪區成功被中國絲綢協會命名為“世界絲綢源點”,成為同時擁有國家工業遺產、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中國絲綢工業活化石、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等6大國字號品牌的魅力之地。
“今后,我們將充分釋放工業旅游‘紅利’,讓百年絲綢老廠煥發‘全新活力’,將其打造成為絲綢文明的發源地、絲綢文化的朝圣地、絲綢文旅的目的地?!痹撠撠熑吮硎?,該區將從旅游產品打造、旅游項目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發力,持續擦亮“天下曲流高坪·世界絲綢源點”文旅品牌。同時,通過全方位促進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服務標準化,走出“山水格局、區域特色、多產融合”的文旅發展新路徑,構建起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