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春節”申遺成功慶祝活動將于12月6日至7日在閬中古城舉辦
2024年春節期間,在春節文化發源地——閬中,文藝工作者表演民俗節目,與游客一起歡度佳節。張曉東 攝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曉江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片中,“四川南充閬中”字幕出現了3次,閬中春節民俗元素出現了22處,總時長為1分19秒,閬中也成為申報片中春節民俗元素亮相最多的縣級城市。
春節,兩千多年前被南充閬中人落下閎寫進《太初歷》,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已成為我國內涵最深厚、內容最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廣泛的傳統節日。12月5日,記者從閬中市文廣旅局獲悉,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春節”申遺成功慶祝活動將于12月6日至7日在閬中古城舉辦。
閬中人落下閎恒定春節
在閬中古城對面的錦屏山上,落下閎的雕塑屹然挺立,抬頭望向天空。當我們匆匆而過,也許不曾想到,這位參與創制《太初歷》的老人,已遠離我們2000多年,而我們今天過的傳統節日“春節”,正與他有著緊密的聯系。
落下閎少年生活在閬中鄉間,夜晚,天上繁星點點;白天,云朵姿態萬千,這些成為他生活中無窮的樂趣。他將整個孩童時期的夢想投入到無限的天象之中,茫茫太空,斗轉星移,美麗而又神秘。
漢武帝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下旨編造新歷,除依靠以司馬遷為首的官方天文學家外,還征召天下學士進京修歷。因為在觀測天象上的名氣,落下閎經同鄉、太常令譙隆和太史令司馬遷的推薦,被漢武帝征召入京。《史記》記載:“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閎運算轉歷,然后日辰之度與夏正同。”
在長安,落下閎與唐都分工協作,唐都負責對天體進行定位分區,落下閎負責按天體運行規律進行計算推演,最終達成“與夏正同”的目標。落下閎沒有辜負重望,經過多年歷算測驗,制作出了新歷。
為紀念這一開創性的改制,漢武帝更年號為“太初”,公元前104年便為太初元年,新歷因而被稱為《太初歷》,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部完整歷法。全新的《太初歷》重新確定了春、夏、秋、冬四季順序,以孟春正月朔日為立春日(當時稱為“寅月歲首”),前一日為除夕,除夕的次日為春節,同時將24節氣納入歷法體系中。
《太初歷》首次恒定“以孟春正月為一元之始(即春節)”的歷法體系,由此開啟了“春節”的歷程。“春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大喜事,對世界人民來講,也是把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分享給世界人民。”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蕭放說,春節的一個特別價值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情感的聚合,這是一個巨大的凝聚力。
非遺申報片有閬中元素22處
為打響“春節文化發源地”的金字招牌,2023年閬中市與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8家機構共同成立“春節文化研究聯盟”,發出將“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及相關習俗”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閬中宣言》,積極推動落下閎及春節文化走出歷史、融入當代、走向世界。
《閬中宣言》指出:落下閎故里閬中,積累了典型的春節文化和相關習俗,如搶寅水、亮花鞋、游百病等,保存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希望全社會行動起來,大力保護春節相關文化和民俗活動,讓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及其相關習俗生生不息;力爭“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及相關習俗”早日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中華傳統文化光耀世界,照亮全球。
2023年春節前后,申遺相關單位在閬中取景拍攝,前后歷時數月,采集了大量閬中春節文化元素,為申遺作準備。閬中市文化館副館長鄧小東介紹,“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申報片時長為9分30秒,其中出現了3次“四川南充閬中”字幕以及22處閬中春節民俗元素,總時長為1分19秒,閬中也成為申報片中春節民俗元素最多的縣級城市。
而在在央視新聞發出的3分鐘視頻中,可以看到閬中古城全景(中天樓)、閬中橋亭村果閑民宿“祭灶”情景、買春聯(文昌宮)、老人迎接兒孫回家(上新街)、南街社區任正澤一家團圓(侯家大院)、親友鄰里拜年(上新街)、閬中古城春節民俗游街(武廟街)等10多處閬中元素。
12月4日晚,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傳出,令無數人閬中人欣喜不已。“心情很激動,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提升了閬中的國際知名度,更會為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閬中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胡濤難掩激動之情,他表示,這將有力推動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前來體驗地道的春節文化,感受閬中的獨特魅力。
春節申遺成功,是閬中人民的大喜事,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春節”申遺成功慶祝活動將于12月6日至7日在閬中古城舉辦。同時,鄧小東告訴記者,借助春節申遺成功的東風,2025年將啟動“閬中春節習俗”申報國家級非遺相關工作,讓春節文化在閬中更好地傳承。
邀請四方游客到閬中過年
從古至今,閬中這座千年古城,一直閃耀光芒、活力迸發、令人矚目。
在古代,閬中曾是巴國的都城、四川的省會,被譽為“川北重鎮”“巴蜀要沖”,歷來為川北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軍事要塞。詩圣杜甫為閬中留下詩文60余篇,其中“閬中勝事可腸斷,閬中城南天下稀”的佳句,傳誦千年。陸游的一句“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臨錦屏”更是寫出了千年來閬中古城不變的風貌。
今天,每一個閬中人過春節,總會想到落下閎,他被閬中人民親切地稱為“春節老人”,而落下閎的家鄉閬中更是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的美譽。作為春節文化的發源地,閬中不僅保存著眾多與春節相關的歷史遺跡,更將這份傳統融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漫步于閬中的古街小巷,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那份歷久彌新的年味。此次春節申遺成功,更是讓閬中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讓“拜春節之源,到閬中過年”成為最響亮的口號。
兩千多年來,春節始終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作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也是巴蜀文旅游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閬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創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旅融合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從2018年開始,閬中持續舉辦落下閎春節文化活動,正逐步成為“自帶流量”的文旅品牌,吸引了全球華人到閬中尋年味、賞年俗、享年趣,品山水、品文化、品古城,過一個“有故事、有味道、有內涵”的春節。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5年春節,閬中正在積極謀劃春節文化系列活動。“我們正在籌備以‘東西南北中過年到閬中’為主題的2025閬中古城過大年春節文化系列活動,從臘月初八持續到正月十六,一共40多天。”胡濤向記者透露:“春節民俗的展現是系列活動的重中之重,將借助多元化的形式,精彩紛呈地展現閬中獨有的春節民俗風情,為家鄉人民和四方游客,獻上一場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在閬中,一磚一瓦都訴說著春節的故事,每一盞燈火都照亮了文化的未來。春節的成功申遺,不僅是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一次國際認可,更是閬中這座千年古城的全新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