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以“影視賦能,成渝共享”為主題的2024成渝影視發展大會在重慶市永川區舉行。開幕式上,川渝兩地廣電部門簽署“推動川渝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資源共享、產業協同、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近年來,川渝兩地把文化發展和文藝創作作為川渝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電視劇《一路向前》到《走向大西南》,從文學創作《下莊村的道路》到《萬橋賦》……兩地川劇、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等領域不斷傳來喜訊。兩地文藝工作者同攀創作高峰、共享人文盛宴,奏響了文藝發展“同心曲”。
同攀創作高峰,收獲良好社會效益
今年2月26日,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設為背景的電視劇《一路向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單日收視率最高達2.35%。
熱播背后,離不開川渝兩地的精誠合作。該劇由綿陽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慶萌梓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拍攝,于2021年12月在內江開機。拍攝期間,主創團隊得到了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的全力支持,深入重慶市采風采景。
電影方面,川渝聯合打造了《開山人》《天地之間》《熊貓計劃》等一批極具巴蜀特色的優秀影片。四川省電影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9月,兩地電影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巴蜀電影聯盟,在電影創作、院線運營、基地建設、人才交流等方面展開合作。兩地還聯合舉辦成渝大學生影像周等活動,推動成都影視城和重慶影視城(江津白沙)共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影產業雙城合作樣板項目。
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大批優質圖書應運而生。2023年以來,四川出版相關圖書約30種,包括《萬橋賦》《雙城記·筑夢偕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視野下巴蜀文化的再審視》《三峽后續考古發現》等。其中,四川省作協副主席羅偉章的報告文學作品《下莊村的道路》,以講述“全國脫貧攻堅楷?!薄⒅貞c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的故事,獲得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此外,四川鼓勵全省出版單位同重慶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兩地聯合推出的《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文獻整理與研究書系》獲得202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三峽后續考古發現》(第一、二卷)被評為“長江好書·特別榮譽圖書”,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共享人文盛宴,講述川渝“好故事”
風格獨具的年畫、別出心裁的剪紙、色彩絢麗的農民畫、粗獷豪放的藏族祥巴版畫……7月2日,由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主辦的“民藝·鄉愁——首屆川渝民間工藝雙創精品展”在四川美術館開展。
現場亮相的148幅作品中,包括四川的93幅作品和重慶的55幅作品。“川渝兩地文化底蘊深厚而獨特,民間文藝是最接地氣的文化形式之一,就應該秀出來!”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余繼平表示,參展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多元,既有傳統表達,也有新銳傳承,既有復古的藝術還原,也有科技的賦能創意,充分體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精髓。
川渝文化同根同源,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通過一場場精心策劃、精彩亮相的文化活動,文藝家們共同講述川渝“好故事”,讓兩地百姓共享精神盛宴。
近年來,美術書法領域就有不少成功案例。四川、重慶兩地美術家協會聯合開展川渝美術名家采風寫生活動,深入重慶市北碚區、石柱縣、梁平區以及四川省涼山州、瀘州市、廣安市等地采風創作,舉辦“雙城記·筑夢偕行——首屆川渝美術作品展”,推出249件精品力作;兩地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巴風蜀韻·四川重慶篆書臨創邀請展”和“雙城偕行 清廉共進”川渝篆刻家作品邀請展等,邀請川渝書法名家參加。
令人欣喜的是,類似的活動正逐步形成機制,成為推動文藝創作和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例如,重慶與成都共同發起“巴蜀青年攝影展”并輪流主辦,每年推選10位具有代表性的青年攝影師作品參展,自2021年以來已舉辦四屆。
“我們這是‘洄游團’。”近日,家住重慶市渝中區的宋先生和他的伙伴們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宋先生口中的“洄游”是指他們此行的行程,將沿著川渝兩地共建的嘉陵江旅游風景道順江而下,過劍門關,游翠云廊,逛閬中古城,最后從合川回到重慶。
近年來,川渝兩地以風景道建設為紐帶,串起兩地豐富的文旅資源,共同繪制出巴蜀文旅走廊的壯麗畫卷。
記者 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