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漆宗英)這幾天,楊橋鎮順天村的1085畝水稻迎來豐收,業主邊收邊賣,每天訂單爆滿。
在田間,收割機緊張作業,及時轉運裝袋。目前,該村水稻已收割過半。
2018年,業主湯金梁在順天村流轉土地,成立了湯濟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七年的探索發展,他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所產農產品也得到了附近群眾的一致認可。今年,他的水稻收割即賣。
“像今天我們的訂單就達到了3萬多斤,到目前為止,老百姓從我們合作社買活谷子已經買了20多萬斤。”
作為機手的他,湯金梁一邊忙著操作機械,一邊招呼前來買糧的群眾,一早上的時間,他一刻也沒有停下來。今年,湯金梁選種的是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的重大品種川康優絲苗,由于粒大飽滿,口感香糯,附近群眾搶先到田間購買。
湯金梁產業發展的好,得益于該村群眾的支持。王從龍是順天村村民,也是該村的隊長,在他看來,要把地種好,必須實現耕作機械化。自從業主湯金梁到村上發展產業以來,他積極配合,也是第一個讓出自家土地的村民。
“我們自己種沒有產量,合作社通過高科技,機械化生產,所以我們這些田就種好了。”
合作社有效益,群眾跟著得實惠。湯金梁的合作社不僅帶活了順天村,周邊的村(社)也主動讓出土地,努力實現糧食安全。
“我們能夠從田間賣糧,最大的優勢是,我們減少了一些中間環節,比如烘干,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工,同時,我們在周邊就把糧賣了,運輸成本降低了,烘干成本降低,人工成本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