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水往事》劇照
川觀新聞記者 羅海韻
8月16日,優酷白夜劇場新作《邊水往事》播出,這部“四川造”網絡劇上線3天便火爆出圈,憑借異域世界三邊坡和獨特美學風格引發關注。截至29日,《邊水往事》還在熱播,熱度在多個數據平臺位居前列,豆瓣評分開分8.2,可謂口碑熱度雙豐收。
據了解,這部劇與四川頗有淵源,該劇在四川立項,由四川籍青年導演牟芯岑擔任導演和編劇,由知名電影人曹保平擔任監制,在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和四川省廣播電視局細心指導、打磨下拍攝制作完成。
《邊水往事》劇照
描繪虛構世界中的社會眾生相
在題材、類型、演員三個維度突破觀眾審美期待
三邊坡,一個刀耕火種的架空世界,這里涉及許多現有都市社會環境中不常見的行業,在導演牟芯岑的劇集《邊水往事》中,被賦予極致情境下的雙重蘊涵,既有極其真實的生活質感,也有虛構情境中的離奇驚險。劇集的故事題材與視聽風格都頗具個性,劇中打工小白沈星(郭麒麟飾)與神秘大佬猜叔(吳鎮宇飾)的人物關系和故事走向更引發熱議。
《邊水往事》講述了國內年輕人沈星在虛構世界的離奇冒險,更通過他的所見所聞與殘酷青春歷練,描繪了光怪陸離的社會百態與眾生相。小人物冒險、成長的敘事類型雖較為常見,但《邊水往事》在人性揭示層面進行深度挖掘。
沈星只想踏踏實實務工,卻因為尋找失蹤舅舅而身陷險境,被逼游走于灰色地帶。假酒背后的利益勾結、礦場內的勾心斗角、麻牛鎮的生意角力,讓沈星歷經極限式的磨難考驗,最終凸顯的是他本性中的善良、溫暖和堅韌。
導演牟芯岑認為,沈星代表了絕大多數普通青年,能讓大多數觀眾將他無限等同于自己,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天真,也有對環境極強的適應能力,正是對于善念的堅守讓他在險象環生之地擺脫危險。
與時刻處于危機中“打工小白”沈星相反,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猜叔則云淡風輕,他時常穿著白衣,做得卻是高風險的生意。“猜叔必須要有距離感和陌生感,要在充滿異國氣息的神秘環境中顯得足夠深邃,而飾演猜叔的演員吳鎮宇既有厚重的故事感,也有忽遠忽近的氣場。” 導演牟芯岑認為,演員吳鎮宇自帶的形式感和眉宇之間的故事感,讓人猜不盡又琢磨不透,同時又讓人有敬畏心,吳鎮宇對角色的判斷和處理比他想象中的維度更深,所有復雜氣質疊加在一起,讓他相信吳鎮宇就是猜叔。
制片人張元歡補充說猜叔是一個復雜的角色,簡單的善惡二元論無法定義這個角色,“猜叔有自己的行事原則,是三邊坡的和事佬,游走于各方勢力之間,不參與利益紛爭,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出手,正是這種復雜性使猜叔成為一個有血有肉、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
除了兩位主演對角色的精彩演繹,在全劇21集的篇幅中,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線,這些故事性既相互獨立又交織重合,帶領觀眾進行一場光怪陸離的生存冒險。制片人張元歡認為《邊水往事》更偏向于群像戲,每個單元里的角色都有精彩表現,最后共同疊加為具有延展性的故事。與厚重復雜的群像戲相對應的,是具有異國神秘氣息的奇觀世界,以及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遭際。
談及如何構建架空世界,導演牟芯岑形容這個過程就像填充沙盤,“我們會錨定故事發生地的地理環境,有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就有了生活習慣、生產方式的變化,繼而便可以從中提取事件,由此滋生出的人物性格和人群群像也會有細微變化。”于是,便有了刀耕火種的磨礦山,原始風格的伐木場,魚龍混雜的麻牛鎮……一個個場景串聯起敘事結構,牽引出不同行業的角色,進而搭建起一個完整的虛構國度及該國獨特的世界觀。
《邊水往事》前半段是架構三邊坡,后半段是拆解三邊坡,從16集之后便開始拆解劇中事件,逐漸顛覆并提出問題,從而深度關照到當下人們對現實的理解。它將主人公的成長與人性的不斷深潛,與極限式的磨難考驗,與深情的社會關切相結合,拓展了懸疑劇的價值立意、內容承載的時空維度。
《邊水往事》劇照
用極致現實主義構筑懸疑劇新美學
為劇集本身的風格化增添新空間
從草根視角和陌生化視角延展開來的,是極致現實主義構筑而成的懸疑劇新美學,以及既真實又陌生的敘事空間。劇目開局過硬的制作技術對觀眾有很強的情緒代入,爆裂的題材尺度也對編導的整體駕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無論是視聽風格、敘事手法和語言風格,還是緊湊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人性探討,《邊水往事》都在同類型劇集中具有辨識度和獨特性,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充滿未知與冒險的世界,同時用創新手法為國產懸疑劇賽道開辟新的疆域。
制片人張元歡舉例分享道,“主創團隊在‘真實感’和‘異域質感’上下足了功夫,為了盡可能構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敘事空間,主創團隊專門發明了一門‘勃磨語’。為虛構世界系統性創造新語言,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作,而‘勃磨語’正是國內首個為劇集創造出的全新語言,有17個聲母、7個韻母、4個聲調,由專門的語言老師巖溫坎歷時百余天創作出來。”
在藝術家搭建出來的造夢世界中,構架著和現實生活若即若離的自然環境、生活方式和世界觀。新創一門語言體現出精品化網劇的新態度,劇中的‘勃磨語’為《邊水往事》增添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屬于三邊坡的地域輪廓和風土人情由此得以呈現。《邊水往事》也因此開創了國產劇自造語言的先河,讓熒幕上的架空世界更加完整。與此同時,該劇獨特濃烈的異域風情也引起觀眾的廣泛關注。
談及為何在云南西雙版納進行拍攝,制片人張元歡表示,“在現實中,云南西雙版納具有獨特風貌,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濃郁的熱帶風情,所以我們發揮了西雙版納作為敘事空間的異域性特點,為觀眾呈現充滿懸疑感的冒險世界。”
西雙版納雖美,但其濕熱氣候與昆蟲生態對演員和工作人員構成了不小考驗。主演郭麒麟曾透露,有一場蟲子掉進衣服的戲份,自己雖然對小蟲子十分害怕,但還是完成了工作,也為角色沈星的塑造增添了真實感。制片人張元歡提到,“在制作道具和布景時,我們邀請當地工匠參與其中,確保了細節的逼真性。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我們采用了更加實景化的拍攝方式,比如在表現三邊坡道路環境時,大量的開車鏡頭使觀眾感受到車輛在崎嶇山路上行駛的震撼感,從影像化的視覺層面體驗真實感。”電影化的影像風格,自然貼切的人物表演,最終鑄就了劇集的高品質。
《邊水往事》在四川立項,在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和四川省廣播電視局細心指導、打磨下拍攝制作完成。在采訪最后,導演牟芯岑特別感謝四川省廣電局所提供的支持。他提到,在故事發展之初,四川省廣電局密切跟進項目進展情況,為劇組提供了包括政策咨詢、項目立項在內的建議指導,協助劇組完成《邊水往事》的集數變更工作以及完成片上線審核。
“《邊水往事》的順利播出和成果離不開每一位參與者的付出,尤其是四川省廣電局給予我們的幫助。經此,我們也了解到四川省為繁榮影視產業推出了各項扶持政策,相關部門積極給予支持配合,切實努力與劇組一道推出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傳播度和美譽度的‘四川造’影視劇精品。”導演牟芯岑表示。
《邊水往事》劇照
(圖源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