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熊德科)撒網、趕魚、收網,一條條肥美的黑魚在網中活蹦亂跳。這兩天,度門街道雷家溝村水產養殖基地迎來了今年第一批黑魚收獲季,養殖戶開始了緊張而又忙碌的夏季捕魚,魚塘里呈現出一幅“魚躍人歡”的豐收畫卷。
一大早,在雷家溝村水產養殖基地的一塊魚塘里,十余名工人將一張10多米寬的大網慢慢收攏,平靜的水面瞬間變得浪花飛濺。從空中俯瞰,一片片魚塘錯落有致,養殖戶張光明正和工人忙著利用大型漁網進行捕撈。撒網、合圍、捕撈,一條條肥美健碩的“黑魚”便被捕撈上來,張光明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天看到這個魚拉起來還是很高興的,質量也不錯,條形也很好,個頭基本上都是4、5斤以上,今天大概能出15000斤左右。”
黑魚,又稱烏魚,為淡水名貴魚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水中,幾名工人圍成一圈,熟練地將魚挑至網中,不到兩分鐘就能分挑出一網兜,岸上的工人將魚運裝到岸邊的貨車上,過磅分揀,專人記錄,隨后便運往各地市場。
“看到這么多的魚,感到魚特別大,心情特別高興,又是一個豐收季節。”
“今天在張總這里來收魚,張總這個基地每年的產量大概是在50萬斤,這季我們爭取在一個月內把它銷售完,我們目前銷售的是重慶市場和成都市場。”
近年來,度門街道雷家溝村充分依托當地水資源豐富等優勢,采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將養殖、技術推廣服務、固定收購銷售相結合,不斷推廣黑魚養殖技術及經驗,推動全村特色水產養殖水平提升,走出了一條農業增產、村民增收的鄉村致富路。
“目前,我們已發展水產養殖70、80畝,這一季能收到30、40萬斤魚。下一步,我們將推廣烏魚養殖,聯合周邊的農戶,把他們帶動起來,主要目的就是把村集體經濟帶動起來,讓水產養殖變成農民致富的一種渠道,能夠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