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一群人,12年,做了一件事,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他們的堅持換來豐碩的成果,用物美價廉的中醫藥呵護萬千百姓的健康。
儀隴縣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團隊(受訪者供圖)
日前,四川省第五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評議結果,儀隴縣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團隊成為“最美健康服務團隊”,成為全省受表彰的十個團隊之一,這個團隊曾受中央宣傳部表彰,入選2022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優秀團隊名單。
一根針,一把草,一碗湯,中醫文化綿延幾千年,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通過“望、聞、問、切”治愈無數患者。
“要是沒有你們,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再過兩年,我就100歲了,感謝你們這么多年的精心守護。”
四川儀隴城市和鄉村,有這一支團隊,他們熱愛中醫,12年如一日,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每當提起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團隊,鄉親們無不豎起大拇指。一個個因為團隊的悉心關懷而告別病痛的人們,內心都充滿感激。
儀隴縣是人口大縣,常住人口72.6萬,以老年人居多,慢性病患者高達20余萬人。中醫藥適宜技術有6大類,具有“簡、便、效、廉”的特點,針對一些慢性病、疼痛病等疾病療效很好,深受老百姓的認可。
2012年1月,當地以縣中醫醫院為依托單位,組建儀隴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團隊,進行“組團式”“集中式”“點菜式”幫扶推廣。儀隴縣衛健局分管副局長和儀隴縣中醫醫院分管副院長“雙帶隊”,遴選了18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成員,充分利用3個名中醫室的優勢,將楊林等閱歷深、經驗多的中醫專家納入了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團隊,充實了精干力量。
“團隊利用專業優勢,常態化開展縣級中醫藥醫師資源下沉工作。”儀隴縣總醫院中醫院院區執行院長李俊介紹,儀隴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團隊通過組織科普講座、發放中醫藥宣傳資料、開展義診咨詢、進行醫療服務下基層等形式,為鄉親們解除病痛。
李俊已是這個團隊第三任負責人,成立之初,由時任中醫院副院長的楊林負責,再到第二任的程鑫副院長,他們不僅是中醫骨干,更是中醫技術的踐行者。程鑫解釋,中醫適宜技術一般就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藥技術,又稱中醫藥適宜技術,又稱為中醫傳統療法、中醫保健技能或中醫民間療法。
作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儀隴縣為確保中醫藥文化輝煌如舊,打造名中醫室3個、中醫藥傳承基地1個、基層“中醫館”39家、村衛生室“中醫角”300余個。技術推廣團隊深入39家基層醫療機構,手把手教學中醫藥適宜技術,包括針灸、拔罐、刮痧、艾灸、推拿等。讓鄉鎮衛生院掌握10項常用技術、村衛生室掌握5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手把手傳授中醫技術(受訪者供圖)
在復興中心衛生院會議室,一場生動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會拉開了全年活動開展的帷幕。老師們采用PPT作為教學工具來講解中醫藥適宜技術。學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操作。通過這種方式,學員們不僅能學到理論知識,還能將其轉化為實際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這些年來,儀隴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團隊持續開展中醫藥‘三下鄉’活動,以送溫暖、送健康、送培訓、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提升基層中醫藥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縣總醫院院長彭建說。
12年來,中醫藥適宜開具中醫藥適宜技術處方7.28萬余張,用最“廉”的治療達到了“好”的效果,護航群眾健康。
“為患者祛除病痛,是我的使命擔當;為學生傳道授業,是我最大的快樂。”60歲的老中醫楊林依然堅守在推廣一線,定期到多個鄉鎮坐診。“不打CT,不動刀,我的病慢慢就好了。”馬鞍衛生院一名70歲的老年患者感激地說,中醫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便宜,很適合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