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 陳鶴翔 李思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我縣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四川電信對口托底幫扶的契機,在福臨鄉插旗山村用時不到20天時間,建起全縣第一個數字化鄉村適老平臺,護佑“一老一小”安全,讓愛充滿整個村莊。
每天一大早,福臨鄉插旗山村的干部輪流來到數字鄉村治理中心,點擊鼠標,察看數字化鄉村適老平臺重要監控點位、每家每戶監控的運行和在家老人小孩的活動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這個平臺確實好,我們可以360度看到每家每戶的情況。如果系統監控到家庭成員在設置時段沒有人員活動軌跡,平臺自動向我們村干部手機發送提示信息,便于及時掌握情況及時處理。”
就在平臺剛建好沒有幾天,村干部便收到村民李映富不在家的信息,這讓村干部和在外務工的兒子非常著急。村上立即派人來到李映富家里了解情況,得知原來是其的手機欠費、平臺監控不到的原因。有了這一次經歷,李映富和其他村民就非常注意給手機及時續費。
“有了這套系統,我們在外面務工的兒子媳婦,不用擔心我們老人和孩子在屋里的安全,這套系統太好了。”
插旗山村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小孩留守家里的情況突出,“一老一小”成為家人們的牽掛,這也是基層治理中的難點,于是,數字化鄉村適老平臺應運而生。
“前幾年,我們村上出現過老人病倒無人過問的情況,也出現過學生假期安全事故。現在在家的人,基本上是一老一小,人管人,管不住。現在有了這套智慧化的監控系統,村上有手機的人能相互監管,真的很方便。”
數字鄉村治理中心建好后,鄉上根據實際情況,組建了一支以紅軍旅長陳光第烈士命名的“陳光第志愿服務隊”,全時監控預警平臺,筑起守護“一老一小”生命安全“屏障”。
“在家的140多戶家庭,全部納入系統24小時智能預警并值班處理預警信息,護佑全村“一老一小”安全;同時,我們數字鄉村治理中心,還設置有重要點位智慧監管、農戶防盜聯網報警登記平臺,通過黨建引領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