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井鄉獅子頭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到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前來賣繭的本村群眾紛紛排起了長隊,等著收購蠶繭的負責人過來驗繭、過稱、定價、開票、領款,一筐筐潔白的蠶繭映襯著蠶農豐收的喜悅。
“這一季養了一張紙的蠶,收獲了80多斤蠶繭,我這筐蠶繭個個飽滿,預計能收入2300多元;按計劃今年準備養5批,一年就能賺到一萬多元呢?!豹{子頭村養蠶戶馬洪敏高興地說到。在現場排隊賣繭的其他農戶也齊聲稱道,今年這幾批蠶繭質量特別好,種桑養蠶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改觀。
柴井鄉獅子頭村養蠶農戶銷售蠶繭
儀隴縣柴井鄉獅子頭村蠶農集中售繭
據介紹,柴井鄉獅子頭村蠶桑產業已有近30年發展歷史,是該村支柱性產業之一,現有桑園600余畝,養蠶農戶100余戶,長期以來不斷成為該村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為不斷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加快提高蠶桑產品系列附加值,進一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獅子頭村黨支部主動創新求變、謀劃發展,積極探索助推傳統蠶桑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徑。2014年,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方式,成功引進“儀隴縣奧特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駐,該公司是一家從事有機蠶桑養殖、有機桑蠶絲原料生產、加工和出口的新興科技型企業,是全球有機桑蠶絲原料的重要供應商,在企業入駐的十余年間,從桑樹品種改良、桑園管護、科學養蠶等方面為蠶農們提供全過程技術指導與服務。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最終還是要落腳到老百姓增收致富上,看到鄰里鄉親通過“種桑養蠶”實現了腰包鼓起來、生活甜起來,我們村干部也感到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豹{子頭村黨支部書記馬福興笑著說道。
柴井鄉獅子頭村蠶農獲得蠶繭收入
近年來,儀隴縣柴井鄉獅子頭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把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作為重要抓手,創新實施“村集體+公司+業主大戶+蠶農”聯合生產經營模式,極大地調動了該村老百姓的養蠶積極性,為當地群眾穩步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開啟了“小蠶繭”“大產業”共同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的新篇章。
儀隴縣柴井鄉獅子頭村有機蠶桑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