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眼下正是水稻栽插的時節,如何保證滿栽滿插?楊橋鎮推行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將農機開進稻田,加快全鎮9900畝水稻栽插速度。目前,該鎮水稻栽插任務已經過半。
走進楊橋鎮順天村,只見業主湯金梁正在與當地鄉親一道,把秧苗放在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的斜板上,機手帶著綠油油的秧苗開進平整好了的稻田,隨著插秧機轟鳴駛過,田里便留下插好的小秧苗,葉子隨風舞動。
機器插秧的速度快,地勢平坦的話,每個小時大約在4到5畝;稻田里插上的秧苗,高低深淺一致,行距窩距均勻,比人工插秧能增加2000株左右。
楊橋鎮去年引進重慶業主湯金梁,在東門、順天、漢陵等村承包土地1500畝種植水稻。正當他為水稻栽插而發愁的時候,鎮上為他請來社會化服務的乘坐式高速插秧機,讓他如釋重負。
從耕田到現在的插秧到后期的收割,全程機械化,通過測算,我們每畝田至少可以節約成本200左右,這就增強了我們抓好水稻生產的信心。
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模式,不管是種糧的業主還是其他農民群眾,都能享受全程機械化服務,保證稻田應栽盡栽,保證糧食產量,從而節約成本增加效益。
我們鎮今年大力推行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由專業合作社牽頭,育苗工廠化,插秧機械化,同時在主要糧食基地建立了灌溉管網,大幅度提升農業比較效益,增強種糧業主和農戶的自信心,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