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陳洪江)近年來,土門鎮文昌村利用廢棄桑枝發展桑枝食用菌產業,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桑枝廢棄問題,還為當地村集體經濟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成為該村鄉村振興的一大亮點。
近日,隨著氣溫不斷升高,土門鎮文昌村的桑枝食用菌平菇迎來了豐產期。走進種植大棚,一個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平菇競相綻放,鮮嫩可口。工人們持采摘工具,穿梭在菌壟之間,熟練地將一朵朵平菇從菌包上摘下,放入身邊的籃子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這兩天氣溫比較高,一天要摘兩次菌子,一天大概就要摘400多斤菌子。
緊接著,工人將采摘的平菇運送到分揀室,再由分揀工人對平菇進行處理。
我們今天從八點上班,一直在就是這里剪蘑菇,剪了就要裝成1斤的一袋,還要裝點5斤和10斤一袋的,根據客戶需要,好銷售。
隨著分揀工作的有序進行,一箱箱優質的平菇被送往市場,很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文昌村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豐富的蠶桑資源,在村級集體經濟中成功探索出一條“桑-蠶-菌-肥”一體化循環發展的新路子。據了解,2023年,該村共回收加工粉碎桑枝50余噸,培育桑枝食用菌秀針菇、平菇、姬菇等系列桑枝食用菌8批次10萬余袋,實現線上(菌包)線下(鮮菇)銷售收入32萬元,有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2023年我們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12萬余元,我們將繼續依托蠶桑產業園,利用桑枝廢條,種植不同種類的桑枝食用菌,豐富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把我們的集體經濟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