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儀隴縣準確把握“雙中心”的功能定位,積極探索貫通發展的實踐路徑,努力實現機制功能、陣地建設、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建成老區振興、紅色旅游、美麗鄉村三個示范縣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一是外融陣地,搭建平臺見成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雙中心”融合建設,在有形陣地建設上,于2019年12月,突出多元化建設理念,在縣文化活動中心打造了儀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并在全縣建成53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現了文明實踐全覆蓋。在無形陣地建設上,搶抓“省級融媒體試點”的政策機遇,建成儀隴縣融媒體中心,建立“兩臺一網,兩報一刊,兩微一端”9大融媒傳播矩陣,并增設文明實踐部,負責“兩個中心”融合發展的線上統籌協調工作。
二是內合機制,擴展功能強動力。儀隴縣融媒體中心側重于線上宣傳,為文明實踐活動提供輿論支持,為線上陣地;儀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側重于線下教育,為媒體宣傳報道提供豐富內容,為線下陣地。在現有“智慧儀隴”平臺中開發“文明實踐”系統,開發“詢單—點單—派單—接單—評單—曬單”等功能,開通志愿服務動態、項目發布、活動報名、培訓管理、激勵嘉許、政策法規、道德模范展示等模塊,實現了“線下舉辦活動,線上展示成果”。同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化,將部分線下實踐活動轉移到線上,將教育內容轉化為實踐情景,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線上線下同步遵守文明觀念、踐行文明行為、形成文明風尚。
三是聯合發聲,為民服務踐初心。“兩中心”的深度融合,高效整合雙方資源優勢,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為民服務、傳播黨的聲音。通過宣傳引領和實踐帶動,文明實踐活動更加鮮活、更接地氣,融媒新聞報道更加精彩、更有人氣。“通過特色志愿服務平臺,讓志愿服務和群眾需求實現了精準對接,也讓服務活動更有溫度。”實現了儀隴縣近18萬名志愿者的宣傳覆蓋,打通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的“最后一公里”,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真正“融”“匯”貫通,更好為黨發聲,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