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是人體頸部處的一個小器官,形狀像個蝴蝶。其重量只有20~30克,卻是人體內重要的內分泌腺。
甲狀腺常見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者減退癥、甲狀腺炎癥、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
早期可查、晚期可控、中期要規范,簡稱“一早、一晚、一規范”的篩查和處理理念,是保障公眾有效防治甲狀腺癌的重要手段。
揭開“蝴蝶癌”的面紗
人體在做吞咽動作時,甲狀腺會隨著喉部上下移動,似蝴蝶翩翩起舞。這么美麗的器官,近年來癌變的發生率卻在迅速增加。
甲狀腺癌是一種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分四種類型: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前兩者因為其跟正常的甲狀腺組織在分化、發育上比較相似,仍有攝取碘的功能,所以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近十年,新增加的病例大多是分化型甲狀腺癌,其中又以乳頭狀癌為主。在所有甲狀腺癌中,分化型甲狀腺癌占90%以上,而且大部分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以長期生存。
給蝴蝶“節”早裝攝像頭
絕大多數甲狀腺癌始于結節,在體檢時被發現。結節是甲狀腺內的腫塊,多數是由于正常的甲狀腺細胞過度增生形成 。5%~15%的結節是由于甲狀腺細胞惡性增殖,稱為“惡性甲狀腺結節”,會發展成甲狀腺癌。
若懷疑是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應盡快到醫院復診,首選彩色超聲檢查。醫生會對結節的大小、位置、與周圍結構的毗鄰關系給出“雷達圖”,對結節的良惡性進行分級判斷。
研究顯示,對于小于1厘米的甲狀腺惡性結節,五年內結節直徑增大超過3毫米的約占12%。對于周圍沒有重要結構侵犯風險的微小惡性甲狀腺結節,外科醫生會給出進行動態監測的治療方案。
所謂動態監測,宛如給惡性甲狀腺結節裝上攝像頭,定期通過超聲檢查復查結節的變化,篩查其中可能“潛伏”的高危甲狀腺癌。
短期內進展、增大,甚至轉移的惡性甲狀腺結節,大家需注意篩查。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阻斷蝴蝶“節”演變成“蝴蝶癌”。
九成早期“蝴蝶癌”可治愈
有數據顯示,我國甲狀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從90年代的67.5%提高到2015年的84.3%,成為生存率提升最顯著的惡性腫瘤之一。通過規范化治療,早期甲狀腺癌的治愈率達90%以上。
甲狀腺癌規范化治療包括早期甲狀腺癌的密切動態觀察、高危甲狀腺癌的篩查、中早期綜合規范化治療和晚期精準治療。
手術是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術后,患者還需要遵醫囑服用甲狀腺激素類藥物輔助進行內分泌治療。一方面用于糾正手術帶來的甲狀腺功能減退,另一方面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的。
此外,內外放射性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等多學科聯合的綜合治療也廣泛應用于臨床。雖然晚期甲狀腺癌患者病情進展最快,但也不要放棄,應該接受規范治療,可以通過服用精準治療藥物控制病情。
甲狀腺癌患者要按時到醫院復查,而不是體檢中心。患者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能自行調整用藥時間和劑量。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一發現甲狀腺有問題就要求醫生盡快切除“以絕后患”,避免過度治療。
預防“蝴蝶癌”做好三件事
預防甲狀腺癌,根據人群的不同可以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主要讓未患病的人群避免發病危險,做到“未雨綢繆”。
二級預防指的是已經發現甲狀腺問題的人群,動態監測,降低發病風險,做到“萌芽管控”。
三級預防是指讓已經發生甲狀腺癌的患者得到規范化的治療康復,醫患配合“化險為夷”,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甲狀腺癌,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定期查體。普通成人每年查一次,有家族史人群,建議縮短為6個月查一次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彩超,監測是否有功能異常和腫塊出現。孕婦在懷孕3個月后,篩查是否出現甲減、橋本氏甲狀腺炎等。
第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合理膳食,保護好免疫力,避免肥胖。
第三,兒童盡量避免頻繁接受X光的照射。所有人群接受X線的照射時,都要注意規范佩戴防輻射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