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結核病是全球性重大傳染病。全球大約每5個人就有1個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而我國的感染率大約是1/4。但從感染到發病,再到診斷出結核病,中間還有漫漫長路……
什么是結核感染
我們所說的結核感染是指結核的潛伏感染。結核潛伏感染指機體內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但沒有發生臨床結核病,也就是病灶沒有不斷進展,感染者也沒有向外排菌。結核潛伏感染者是沒有傳染性的。
?
從潛伏感染到結核發病
結核病是指人體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以侵害人體的各種器官,以肺部最為常見。肺結核常見癥狀有咳嗽、咳痰超過兩周或痰中帶血,全身癥狀有午后低熱、盜汗(入睡后異常出汗,醒后停止)、胸痛、胸悶、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
結核潛伏感染者是否發展為結核患者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一般結核潛伏感染者一生中發展為結核病患者的風險為5-10%。
?
從結核發病到結核診斷
肺結核多數進展緩慢,并且約有30%的肺結核患者在診斷時并沒有肺結核的典型癥狀。他們的體征也是多寡不一的,病變范圍較小時,可以無任何體征。發病緩慢,癥狀、體征的不典型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肺結核患者的就診延遲。
目前在臨床上將近一半的患者是標本當中沒有查到結核分枝桿菌的,這部分診斷的主要依據是影像學,常規的有X線檢查和CT。但是僅憑影像學,而沒有病原學檢測依據的診斷是相對復雜的,極易造成誤診、過診和漏診。專家因此極力建議各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成立由3人及以上專業人員組成的菌陰肺結核(沒有查到病原學依據的肺結核)診斷小組,集體討論,慎重診斷。
病原學檢測是肺結核檢測的“金標準”,按要求應盡可能的對懷疑為肺結核的患者進行三次痰涂片檢查和兩次痰結核菌培養檢查。這需要醫務人員較高的耐性和患者的大力配合,目前病原學檢測的規范性還存在相當不足之處,導致有部分患者被漏診了。
?
盡管結核病具有感染率高,發病人數多,發病進展緩慢,診斷待改進的特點,我們相信每一個有心的你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起來,一定可以有效發現傳染源,真正控制住結核病疫情。
以上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