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羅瑞卿故居接受紅色教育。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羅虹譙靈敏/文余中華/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旅游是一座城市的外衣。南充,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春節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交相輝映,為旅游發展注入了活力與動能。
去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臺,提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深入背景下,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其中,“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古蜀文化與嘉陵山水休閑旅游協同發展區”、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內涵等方面閃耀著頗多南充元素,也為南充加快建設區域文化旅游中心、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指明了方向。
A挖掘古道文旅資源激活文化生命力
2022年的巴蜀文化暨古蜀道精品線路發布會推出了位于閬中境內的楊家河游步道、大石坎石梯道以及柳林子山邊三條蜀道旅游線路。
成渝兩地自古水陸相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一條條古道見證了兩地商貿往來的繁榮、文人墨客的風流,為兩地的歷史文脈留下了時代印記。如今,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古道文化如何轉換變為旅游資源,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建設“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南充資源豐富,尤其是閬中,自古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它東枕巴山余脈,西倚劍門雄關,在四川境內的嘉陵江水道、利閬東川道、古米倉道和閬劍道等古蜀道在此交會。2022年,在巴蜀文化暨古蜀道精品線路發布會上,隆重推出了閬中境內的三條蜀道旅游線路,分別是:楊家河游步道、大石坎石梯道、柳林子山邊。
楊家河游步道位于思依鎮境內“閬劍古驛道”的松林塘,與皇柏古道相通,全長約7公里;大石坎石梯道位于文成鎮境內“古米倉道”上,全長1公里,現有保存完好的石梯坎1000多級;柳林子山邊位于飛鳳鎮“東道”上,游步道全長約3公里。這三條蜀道旅游線路將滿足所有來閬中旅游觀光的客人對蜀道文化、蜀道的歷史內涵、蜀道沿途風光的獵奇和文化的向往。
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鄉村特色文旅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譚波認為,建設“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巴蜀古鹽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蜀古鹽道是一條貫穿中國腹地的鹽運通道與交往橋梁,歷史悠久,具有極大的科學研究意義和旅游開發價值。”譚波說,而南充作為巴蜀古鹽道的必經之地,也可以在此多做文章。
B展現文旅價值共塑嘉陵江文旅品牌
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濕地公園、凌云山、鳳儀灣·中法農業科技園、百牛渡江、新政德園、滿福壩村、錦屏山、四川構溪河國家濕地公園為主要景點的“印象嘉陵·生態之旅”精品旅游線路。
望江樓上望江流,亙古長江東自成都西入重慶,一江奔騰,串起兩座城。川渝兩地,山水相連、歷史同脈、文化同源、人文相親,如何依托兩地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龐大的旅游市場,不斷深化川渝務實合作?
“古蜀文化與嘉陵山水休閑旅游協同發展區”中提到,發揮嘉陵江、古蜀道、古蜀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協同聯動四川綿陽、廣元、南充、德陽等地,重點發展人文旅游、山水觀光、康養旅游、紅色旅游等,培育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品牌。
嘉陵江流經南充境內300余公里,將最美的身段留在了這里。為激活一江水,南充深度挖掘嘉陵江生態、歷史、人文資源,串珠成線,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濕地公園、凌云山、鳳儀灣·中法農業科技園、百牛渡江、新政德園、滿福壩村、錦屏山、四川構溪河國家濕地公園為主要景點的“印象嘉陵·生態之旅”精品旅游線路,擦亮“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名片。
日前,南充市人民政府印發的《南充市印象嘉陵江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2022—2026)》中明確,到2035年,建成西部知名、全國有影響力的江河度假旅游目的地,成為中國江河旅游度假新標桿及文旅高質量發展南充樣板。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們將整體提升嘉陵江沿線生態景觀,重點打造嘉陵江水上黃金廊道、北部山水田園休閑度假、中部城市綜合休閑旅游、南部特色文化生態體驗等,展示文化價值、旅游形象,與其他城市共塑嘉陵江文旅品牌。”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C加強互聯互通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
南充攜手廣安、達州、廣元、巴中,推出了偉人故里·川陜蘇區紅色旅游和雄奇古蜀道·神秘巴文化旅游兩條線路。
弘揚巴蜀文化時代價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基因傳承好,推進巴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年來,南充一直秉持“走出去”的理念,加強與成渝地區的深度合作。如,南充、廣安、達州、廣元、巴中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有朱德故里景區、鄧小平故里旅游區、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蒼溪紅軍渡·西武當山景區、川陜蘇區將帥碑林,每一處均是成渝地區紅色旅游經典景點,深受游客青睞。在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期間,南充與廣安、達州、廣元、巴中攜手,推出了兩條旅游路線:偉人故里·川陜蘇區紅色旅游線路和雄奇古蜀道·神秘巴文化旅游線路。
在推動巴蜀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提出將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納入重點完善提升博物館行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設重點方面,閬中春節文化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納入提升發展質量范疇;在文化產業發展重點方面,閬中1966文化創意產業園納入支持建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行列。
“近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優化博物館空間布局,完善設施功能。”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館長陳良平告訴記者,2020年,建成了朱德文物中心,該中心作為整個紀念館最為核心的區域,讓近2000件(套)朱德同志使用過的各類物品不僅有了展示的“舞臺”,而且在保存上也更科學、安全。2020年年底,該館通過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博物館協會終評,成為全市唯一一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3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持續推動實施景鎮融合發展工程,提升景區旅游環境和美譽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陳良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