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聽你的聲音
我們用聲音溫暖您
共青團儀隴縣委、儀隴融媒體人才俱樂部
與您分享正能量的青春故事
△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您好!我是來自云南玉溪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劉亞樓,現服務于儀隴縣日興鎮人民政府,今天要分享的內容是《朱德的扁擔》。
就在不久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去到了儀隴縣馬鞍鎮,生活在這里的朋友們應該對這里的紅色旅游景點很熟悉,這便是朱德元帥的故居。我也是通過這次機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朱德元帥,他不愧是“人民的光榮”,而這次參觀故居的過程中,有一根不同尋常的扁擔引起了我的注意。
朱德同志生于1886年12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
在面對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時,朱德同志毅然決然地參加挑糧運動,隨著隊伍去挑糧,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兩只籮筐每次裝得滿滿的,走起路來十分穩健利落,年青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戰士們從心眼里敬佩朱軍長,但又心疼他。四十開外的人了,為革命日理萬機,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沒了扁擔,心里很著急,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動手,連夜做起了扁擔。月光下,他破開竹子,熟練地削、刮、鋸,一會兒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擔。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記”3個大字。這根扁擔此時已經不是一根“扁擔”了,它承載的是希望,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同甘共苦的品質,也是革命勝利的一個保證!
站在展示柜前面注視著那根被血肉摩擦的光滑的扁擔,我才意識到這是歷史!它不是書本里的文字也不是屏幕前的照片而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根扁擔是,戰爭也是,流離失所國破家亡也是!我的思緒隨著想象飄到了井岡山根據地,那里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敵人和糧草的難題讓眾人一籌莫展時,朱德成為大家心中的“燈塔”,堅定而執著,始終如一、不離不棄,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沒有越不過去的山也沒有完成不了的革命!
乘車回家的途中,路過山頂俯瞰這個新時代,崇山峻嶺已然變成高樓大廈,要是朱德同志看到這個畫面肯定會發出:“已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嘆,朱老總的扁擔此時挑起了人民的幸福,無私的奉獻讓我汗顏。
21年正是我國疫情防治的重要關頭,作為一名青年我利用寒假時間毅然參加了澄江市對口支援瀾滄市的民兵計劃,在云南的邊境筑起防疫的鐵墻,為云南防止境外輸入病例作出了貢獻,22年又應疫情指揮部征召去到儀隴縣磨子壩疫情防控隔離點,激情奉獻。此時我肯定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國青年。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如今我通過西部計劃成為一名在鄉村一線的勞動者,更應發揚志愿者精神,應用所學幫助更多的人。志愿者是不計代價與回報的應時刻謹記于心,就像那根扁擔一樣要為人們帶去希望。
在新時代有新的征程,歷史永不褪色,精神永不磨滅,我們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讓心中的“扁擔”挑起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