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林
萬壽宮,又名江西會館。賽金萬壽宮,坐落在儀隴縣賽金鎮小學校內。二十多年前接近過她,變色的墻、裂縫的脊、殘垣的瓦,感覺就一破古建筑而已。因無人介紹,故不曾留意。二十多年后調入該校當老師,走進她的機會便多了。
整個建筑分為兩進,前面的大廳被四排柱子高高撐起。柱子粗到一個成年人都難以合抱。下面是雕刻著圖案的石頭磉盤,已經風化,圖案難以辨認。大廳里安放著學生餐桌,可供一百多學生使用。后面左右為廂房,每處大約有兩間教室大小,中間是天井。廂房內有學校廢棄廚房的一些設施。天井不大,被高約四丈的磚墻攔著,光線不甚明亮。學校把萬壽宮簡單地翻蓋吊頂之后,用作一個年級的餐廳。古老的萬壽宮還在發揮她的余熱。
站在高處俯視萬壽宮,夕陽下的她,盡顯恢宏大氣、滄桑厚重,讓人耳目一新。
灰脊白垛,黃檐青瓦,比普通的川北民房高出兩三倍。兩層瓦頂,八匹垛墻,屹立于五百多平方米的廳房之上,掩映在翠竹綠樹藍天白云之間。厚長的脊梁上刻有鳥獸花草的圖案。高垛上的小石筒就像受了“定根法”一樣一動不動地停在中間。毎匹垛的沿口同樣飾有圖案。斑駁的墻,著苔的瓦,悄悄地訴說著歷史的感言。寬大粗實的窗欄流溢出贛商們運籌帷幄叱咤商海的氣概,飄漾出杯光斛影談笑風生的歡樂。
一位退休老師講,賽金萬壽宮修建時間寫在宮的頂梁上——清嘉慶十三年。距今兩百多年,算是一處古跡了。
據資料記載,全世界的萬壽宮是為紀念東晉明道許遜而建,倡導“凈明忠孝”,是江西人文精神的一種象征,是江西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四川有300多處萬壽宮。當年的精英們從遙遠的江西,一路打拼,在蜀北大地營商興產、建功立業,他們的足跡在這兒演繹出無數精彩的故事!當然更確切的定位——它應該是贛江兩岸妻兒老小苦苦的期盼!它還應該是贛商們負重拼搏、智慧文明的見證!它更應該是贛蜀兩地文化交融的象征!
而今,斯人雖去,會館尚存。料峭的春雨剛過,夕照下贛館散發著溫暖樸實的芬芳。一代一代的學子都來感受浸潤這一歷史的手筆。
萬壽宮后墻墻體全是由大方磚砌成,嚴絲合縫。許多方磚上還留有“萬壽宮”的字跡。廂房瓦溝的水匯聚于墻上的四個石制排水槽流出,真是獨具匠心。但陽溝已經淤積,排水不暢,后山坡的幾根斷竹倒在廂房頂上。萬壽宮實在不堪重負,確實需要休養生息了。
去年維修結束,賽金萬壽宮煥然一新,已經成了學校核心理念的宣傳場所,打造成學生思想品德的修煉陣地。川北民居的裝飾、徽派屋頂風格、古老的歷史風貌完全做到了“修舊復舊”。外墻仿灰色大理石張貼了一個特大的“書”字造型。門口懸掛“競先書吧”的牌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對聯古色古香。“傳承文明,博古通今,逐夢競先之路;崇尚科學,知書達理,綻放美麗之花”的激勵標語催人奮進。配以四大書院、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現代科學巨匠的圖片,文化氛圍十足。正堂左邊是學校為教師建起的“競先書吧”:桌椅、綠植、休閑設施一應俱全,為教師營造出一個溫馨的讀書環境。正堂右邊是讀書與勞動實踐有機結合的農耕講堂,定期由教師或邀請校外勞動能手為師生講農事,上農課。
如今的賽金萬壽宮,儼然迎來了她的春天!
廖林南充市作協會員,儀隴縣賽金小學教師,曾擔任過三年的駐村第一書記,喜歡散文、詩歌創作,喜歡閱讀、旅行。有多篇詩歌、散文發表于《中國鄉村》《西部散文選刊》《四川散文大觀》《天府散文》等報紙雜志、網絡平臺。
悅分享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賽金萬壽宮這座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清代建筑,維修改建之后,成了師生讀書、學農以及藝術作品展示的場館。枯木逢春,我們在對文物進行保護的同時,又讓古老的建筑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真正做到了保護與利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