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媒體報道,在12月9日上午8時舉行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22”視頻會議中,鐘南山院士做了題為《新冠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報告。
鐘南山在會上表示,“我們國家在此前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WHO在2021年5月發布的報告中闡述了全球四種不同國家采取的防控策略及后果,把我國‘強力防控’列為最佳選項。”據鐘南山院士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11月28日,中國的確診比例為全球平均數的1/374,確診比例為美國的1/1348,死亡比例是全球平均數的1/232。
他表示,奧密克戎(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內完全恢復,重點應放在防控重癥上(自我保護,定點醫院,醫護人員保護)。
異種疫苗的效果更好
鐘南山說,下一步防控的關鍵之一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異種疫苗的效果更好。他進一步表示,可以用同種疫苗繼續加強免疫;用異種疫苗加強免疫,效果明顯提高;重點加強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種;加強醫護人員的疫苗保護;加速研發及審批鼻噴、吸入型疫苗。報告中,他表示,全國范圍第二波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的特點是傳播性強。對比德爾塔(Delta)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后遺癥風險顯著降低,無癥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后遺癥。“關于后遺癥的問題其實目前來看受到了一些社會心理的影響,但是從嚴格的臨床意義來說,后遺癥的問題還需要觀察,所以對于這一部分,要客觀看待。”鐘南山院士指出。
編輯:張雨婷
責編:馮靖淼
編審:蒲勇
監制:鄧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