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張義明)馬鞍教育督導組深挖偉人故里、客家大鎮資源優勢,認真貫徹“守正創新、全階優質、爭創一流、辦出特色”理念,確立“學校辦得有名聲,校長當得有名氣,教師做得有名望,學生學得有名堂”發展愿景,通過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閱讀·夢飛翔”,全力打造“文化潤心、書香圓夢”特色教育品牌。
儀隴朱德紅軍小學總校位于朱德故里馬鞍鎮,學校以傳承朱德精神和紅色基因為主題,以紅色文化立校,致力于紅色校園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達到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目的。學生許諾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畢生奮斗換來的,我一定時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學生。”
借助獨特文化底蘊,學校大力實施德育活動,經常組織學生到朱德同志漢白玉像前敬獻鮮花、開展爭創 “朱德班”活動、開辦“小小講解員”培訓,讓朱德精神種子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朱德紅軍小學總校校長袁仕國介紹到:“近年來,我校持續優化教學模式,圍繞朱德故事和紅軍精神,結合青少年學習成長需求,開發了一批特色課程,形成了‘紅傳千秋、德行天下’為主題的紅色教育品牌,讓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
帥鄉鐘德魂,德魂潤三春。在馬鞍中學,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紅色傳人,紅色教育聲色并茂;在馬鞍二小、鐵山小學、楊橋小學,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薪火,紅色文化如火如荼;在石佛小學、周河小學、博達實驗學校,浸潤紅色經典,陶冶紅色情操,紅色芳華灼灼生輝。
據馬鞍中學校校長馬建全介紹,馬鞍中學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立德樹人,他們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習慣養成和能力培養。
“好的教育應該推動學生產生向上生長的追求和勇氣,作為教育人更應該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自信陽光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走向幸福人生。”周河小學校校長葉興乾說。
馬鞍不僅是偉人故里,也是客家大鎮。這里完整的保留了客家話、婚喪嫁娶、崇文重學等禮儀風俗,境內客家會館龍母宮、客家民居丁氏莊園、樂興客家老街仍保存完好,為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提供良好環境。
走進樂興小學,濃郁的客家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客家文化墻,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客家家訓,字字珠璣,句句精辟。客家生活圖片,展現了客家人樸實本真的生活圖景。在樂興小學的客家文化展室,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揭開了客家人生活的神秘面紗。同學們聆聽客家語言課,如大自然的風清新舒爽;開展客家藝體活動,如花兒般散發著馥郁的芳香。
樂興小學校校長謝東說:“客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一。客家文化進校園活動,既是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開闊了大家的視野,也是對客家文化的良好傳承。”
與樂興小學一樣,在希望小學、大風小學,學校依托得天獨厚的客家文化資源,以傳承客家文化為己任,讓孩子們都為自己身為客家人而驕傲,為客家深厚歷史底蘊深深感嘆。
除了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外,馬鞍教育督導組引進湖南“閱讀·夢飛翔”項目,采取制定方案、專家引領、培訓跟進、跟蹤督導等措施,該項目在各校如火如荼開展,使全域閱讀蔚然成風。
楊橋小學的閱讀分享課上,同學們在紛紛曬出自己的讀書書目、讀書心得,講述自己的閱讀故事,那份快樂和自信溢于言表。學生王美茹說,閱讀已經成為她每天的必修課,哪怕是讀幾頁書,也能增加她的知識儲備。
為推進閱讀教學深入開展,馬鞍片區各校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庭四維目標,積極開啟“四個一”模式:每天一節午讀課、每周一節閱讀課、每月一份閱讀報告、每期一次閱讀活動。孩子們帶著夢想在書籍里旅行,穿越時空與智者對話,書香所至,春色絢爛,浸潤心脾。
“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鄉村學校,切實遵循全縣教育‘1531’發展思路,讓孩子們在這里快樂學習、勵志成長、為夢啟航。”楊橋小學校的校長李向陽說。
堅定教育初心,奮進正當其時。馬鞍教育督導組將帶領片區各學校,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務實擔當的責任感 ,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重托,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奮力譜寫儀隴全階優質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