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璽
近年來,儀隴縣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擺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緊緊圍繞“綠色發展” 理念,統籌推進污染治理、總量減排、環境風險管控和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全縣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先后榮獲“省級園林縣城”“全省城鄉環境優美示范縣城”“省級生態縣”等多項殊榮,并入列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近5年來多次獲得市政府環境保護工作年度目標考核一等獎。
推行“河長制” 江河有了“守護人”
7月23日一大早,馬鞍鎮險巖村黨支部書記張壽伯來到村外的小河灘,察看是否有人在河灘上傾倒垃圾。“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我和其他幾名村干部負責監督村子附近河段的衛生狀況。發現有單位或個人向河里傾倒垃圾的,就立即向鎮河長辦報告,并監督整改。”張壽伯說,自從該縣實施“河長制”以來,他每天都要到所負責的河段進行多次巡查。
“河流污染的表象看似在河中,但根源在岸上。因此,只要我們當好‘河長制’工作的監督員,在明察暗訪中發現問題,并監督解決問題,就能將污染消滅在源頭。”該縣水務局辦公室主任伍鳳雛說。為督促做好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該縣建立了“河長”責任制,同時還把水域整治的監督和管理責任延伸到村(社區)。
“為扎實開展‘河長制’工作,我縣先后出臺了《貫徹落實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副組長、17名縣級領導為成員的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各鄉鎮成立鄉、村兩級河長機構。”伍鳳雛說,通過“河長制”的實施,該縣水務局對全縣57個鄉鎮的主要河庫名錄、入河排污口排放位置、污染源等情況進行了精確調查,掌握了全縣河庫第一手資料,并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流經該縣的所有河流進行“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編制。
“目前,我縣已完成嘉陵江儀隴段‘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編制。完成了流經該縣24個鄉鎮、水域面積275.6公頃的河道水葫蘆打撈和垃圾清理工作。”伍鳳雛說,下一步,該縣將按照“一河一策”方案,對流經全縣的河流進行整治。
設置畜禽禁養區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為防止畜禽養殖污染,進一步改善和保護自然環境,助推全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儀隴縣在全縣設置畜禽禁養區8個,并對禁養區內的65家畜禽養殖場實施關停。截至7月18日,已完成32家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停工作,9月底前將實現禁養區“零養殖場”。
“為鼓勵禁養區養殖戶盡快完成養殖場關停、拆除工作,我縣制定了禁養區圈舍拆除獎補措施。”該縣農牧業局畜禽改良站站長吳應強說,對于提前完成拆除工作的養殖戶,還將按照拆除圈舍補助金額的10%至20%給予獎勵。
與此同時,針對限制養殖區、適度養殖區內的規模養殖場,該縣進行了規范化整治,責令業主采取“以種定養”的循環養殖模式,落實完善相應的治污設施,確保養殖污染物全部還田利用,不外排。并要求此后的新、改(擴)建的養殖場,必須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相關部門還將建立日常巡查責任機制,落實鄉鎮、村(社區)干部責任,加大巡查力度,嚴把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規劃選址審批、建設、竣工驗收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關,嚴格控制新增污染源。
層層壓實責任 監管觸角延伸到最基層
“為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我縣在全市率先設立鄉鎮環境保護辦公室,并先后制定出臺了《儀隴縣縣級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儀隴縣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實施辦法》《儀隴縣環境監管網格化實施方案》《儀隴縣突出環境問題聯合督查辦法(試行)》《儀隴縣環境保護職責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將監管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層層壓實環保職責,強化督察考核,形成了整體、聯動、高效的工作格局。”該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李奇介紹,該縣近年來累計投資7.8億元,先后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河西污水處理廠、29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400余公里城鄉雨污管網,全縣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4萬余噸。
“近3年來,我縣共完成建筑施工揚塵治理項目26個、餐飲油煙凈化治理項目53個、加油站廢氣回收治理項目29個、工業企業燃煤鍋爐煤改氣治理項目3個,關閉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0家,停產治理粉塵污染嚴重工業企業3家。”李奇表示,通過治理,今年上半年,儀隴縣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85.7%,較去年同期上升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