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入秋之后,全國很多地方都流行“貼秋膘”“吃秋飽”“食秋桃”的習俗,為身體補充營養。但是長夏過后,人體脾胃功能還未恢復,過度飲食則會出現食滯和腹瀉的問題。因此,秋天進補需要先調理好脾胃。
如何判斷我們的脾胃是否健康?
首先,健康的脾胃要能吃耐受,不會輕易上火、拉肚子;其次,耐饑餓,不會發生吃一點胃脹,餓一會兒又胃痛。平時注意觀察以下幾點:
看臉色:若面色暗淡萎黃,則是脾虛的表現。
看嘴唇:脾胃功能好的人嘴唇紅潤,干濕適度;反之嘴唇發白、沒有血色,甚至發暗。
看手掌:正常的手掌是潤澤的淡紅色,大、小魚際飽滿。脾虛的人手掌顏色淡黃或淡白,大、小魚際不飽滿,有皺褶。
看眼睛:脾胃正常時下眼瞼是紅潤的,反之則是淡白的。
看舌頭:正常舌象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脾胃不好的人,舌質淡暗、舌體胖大、舌頭兩邊有齒痕、舌苔白而厚膩。
脾胃失調會對健康產生哪些影響?
失眠:《黃帝內經》里說“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氣機失調會導致睡眠障礙。
痰多:如果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失常,那么就會痰濕內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肥胖和痰多。脾是生痰的源頭,肺則是貯存痰液的器皿。
口腔潰瘍:吃了煎炸熱氣的食物,胃火上炎,會導致口腔潰瘍。脾胃虛寒,不能溫煦濡養黏膜,也會導致反復難愈的口腔潰瘍。
什么是脾胃的“五喜”?
首先,中醫上說“甘”入脾,是指食物或藥物的性味為甘溫或甘涼,而不是加工“甜食”。
二喜淡,是說飲食要清淡,過咸、過辣、過酸、過甜的食物,都不利于脾胃健康。
三喜溫,既指溫度,也指性溫的食物。胃消化食物需要熱量,所以要注意避免過食生冷的食物。
四喜軟,軟的食物可減輕腸胃工作負擔。
五喜鮮,指應季瓜果蔬菜和新鮮的魚、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