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治欽)“這段時間,不少市民發現,蚊子明顯減少,那么,蚊子是不是被熱死了呢?8月21日,記者就此向市疾控中心進行了求證。
“我們開展的蚊密度監測數據顯示,近段時間我市蚊密度較往年同期減少了20%以上。”市疾控中心結核病與地方病防控科負責人介紹,今年蚊子的活躍度明顯下降、活動范圍減少,在城區這種情況可能更加明顯,這和今年持續的高溫有關系。
該負責人介紹,水的溫度超過35℃時,蚊蟲卵、幼蟲、蛹都會停止發育,甚至大量死亡。而溫度超過40℃時,蚊子根本不能產卵,同時也會慢慢死亡。蚊子的適宜生長的氣溫是25℃至30℃,超過了35℃,人熱得難受,蚊子也會夏蟄,去避暑了。
該負責人提醒,雖然近期因高溫少雨,蚊子的活躍度降低了,但也要警惕環境“舒適”后,蚊子“卷土重來”。氣溫和雨水是影響蚊蟲數量和活躍度的重要因素。如果降水仍然偏少,蚊蟲的活躍數量就會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