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盡情體驗科技的魅力。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柴梓嫣攝
一名小朋友正在體驗科技館內的展品。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余中華攝
機械滾球體驗區。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余中華攝
探索宇宙的奧秘。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柴梓嫣攝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柴梓嫣實習生王璇
各類科普儀器排成數排,琳瑯滿目,其產生的一幕幕光影視覺效果如夢如幻、趣味多多,引得來來往往的游客直呼神奇、連連叫好……7月21日,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南充市科學技術館迎來了首批預約參觀“客人”。
他們在玩樂中品嘗科普大餐,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盡情探索科技世界的愿望,也讓南充市科學技術館一躍成為假期游玩目的地的“頂級流量”擔當。
1三條推薦路線感受科技的無窮魅力
7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順慶區濱江北路的南充市科學技術館,眼前出現的便是人氣爆棚、熱鬧非凡的參觀場景。只見有的游客圍繞經典物理學的聲、光、電、熱等理論展開實驗,通過互動探索現象;有的則是去到了VR體驗區,通過先進科技力量親身體驗著雷電、地震、龍卷風等自然災害模擬場景;還有的則是站在“細胞大爆炸”體驗區,通過觀看細胞器模型,了解各種細胞器的外觀形態等。
“機器人劇場馬上就要開始了,游客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喲。”在工作人員的溫馨指引下,不少游客聚集到了該館內的機器人劇場舞臺前。隨著一陣節奏感十足的音樂響起,近十個小型機器人在舞臺上整齊劃一地跳起了舞蹈,引得在場游客時不時發出叫好聲。
“以前孩子想探索科學奧秘,我們只能把她帶去外地的科技館。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科技夢,真的太好了!”家住順慶區鎮江西路的市民劉玲帶著孩子觀看完機器人跳舞后,興奮地告訴記者,館內各式各樣的先進科普設備,都讓自己和孩子愛不釋手、流連忘返。
據悉,目前,南充市科學技術館包含展品展項200余件,內設臨時展廳,兒童科學樂園、探索發展展廳、防災與安全展廳等五大常設展廳,機器人工作室、愛迪生實驗室、巧手生活館等七間科學工作室,5D影院和科普劇場等。
“根據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我們有三條推薦游玩路線。”南充市科學技術館相關負責人說,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路線有序參觀,更好地沉浸式感受科技的無窮魅力。
2展品人氣爆棚激發公眾科學興趣
當天上午,記者在南充市科學技術館看見,館內的各種展品,儼然成為了首批預約游客心中的“網紅打卡點”。
“我這次主要是帶著孩子來體驗一下這個機器。”家住順慶區濱江中路的市民蔣莉口中所說的機器,便是智慧創想展廳的展品———水稻收割機。她告訴記者,通過模擬駕駛水稻收割機,孩子們不僅體驗了現代農機收割的方式,也對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生產模式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該展廳的“綠色能量庫”前,也有不少游客排著隊等候體驗。據悉,“綠色能量庫”共設置有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氫能五種清潔能源的發電裝置。游客通過操作各項發電裝置感受到了清潔能源的優勢。
此外,兒童科學樂園內的“彩帶精靈”“奇妙的光柵畫”,探索發展展廳內的“滾球”“電磁大舞臺”,宇宙奧秘展廳內的“地心探險球”“大飛機和飛機拼裝”等展品展項前,也紛紛排起了長隊,成為了當天熱門的游玩參觀打卡地。
“目前大多數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館內參觀。”南充市科學技術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家通過親身感受各種神奇的科技現象,親身參與很多有趣的互動項目等,不僅激發出了科學興趣,還提升了科學素質。
據悉,南充市科學技術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三至周日,市民可通過該館的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參觀。“因疫情防控政策,加之正處于開館試運行壓力測試階段,我們每天暫時只能接收適量名額的預約。”該負責人說,廣大市民可通過南充市科學技術館微信公眾號、《南充日報》《南充晚報》、南充見APP等平臺,實時關注最新預約信息。
“我們不斷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為廣大市民學習科技知識、感受科技魅力、體驗科技應用提供良好平臺。”該負責人表示,該館將深挖南充本土元素,通過常設和短期專題展覽,以專業、趣味、體驗、互動性的展品及輔助性展示手段,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打造全民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