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吉利商用車E51車型技改項目廠房。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余中華攝
本報訊(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春華)7月21日,記者從市政府通報中了解到,今年前五月,全市汽車汽配規上企業達190戶,實現產值333.9億元、同比增長10.4%。
自我市著力打造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以來,全市汽車汽配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以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國內建設最早、投資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之一。項目總占地1500余畝,計劃總投資138億元,全面達產后年產值可實現500億元。
近年來,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共開發新能源商用車20多種,申請并受理專利20個。數據顯示,2021年,吉利四川商用車累計銷售整車8636臺,同比增長60%;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36%。今年1至5月,生產各類新能源商用車5415輛,實現產值近10億元。目前已入系統訂單近3萬輛,全年產值有望突破40億元。該基地生產的吉利星際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指定接駁工具。
“吉利”在南充的崛起,正是我市汽車汽配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真實寫照。
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汽車汽配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圍繞整車與零部件并舉、新能源汽車與傳統動力汽車并重的發展思路,堅定不移補短板、強弱項、調結構,全力打造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推動汽車汽配產業強勢崛起和高質量發展。
僅2021年,全市就新簽約汽車汽配產業投資項目29個,涵蓋專用車、電池托盤、鋰電池、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協議總投資90.15億元。吉利集團、博薩集團、人本集團等上中下游企業均在南充建立生產基地,發動機、車廂、車身、新能源車用空調等產品實現本地規模化生產,已形成以吉利四川、南充天龍、四川中專等整車制造企業和天喜空調、博薩汽配、萬興濾清器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為代表的汽車汽配產業鏈條。
記者從市發改、經信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成為全省唯一具備生產柴油、LNG、純電動、增程式、氫燃料、甲醇等多種動力路線商用車能力的城市。去年,全市汽車汽配規上企業達178戶,實現產值828.9億元、同比增長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