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干流(儀隴段)穩定保持在Ⅱ類水質。
●張梓睿文/圖
儀隴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嘉陵江、思鳳溪等24條,總長760公里,流域總面積1584平方公里。
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六大任務”,全面全域推進各項工作,嘉陵江干流(儀隴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3個重要水功能區斷面水質優良達標率達100%,6個小流域斷面、3條嘉陵江一級支流水質達標率分別為83.3%、100%。
清河護岸
“清單制+銷號制”,對重點污染斷面進行整治
“麻煩你采樣結束后盡快進行水樣分析,并把分析報告發送給我。”6月20日,筆者來到流江河銅鼓鄉斷面,該鄉副鄉長冉軍正帶領儀隴縣生態環保局的工作人員采集水樣。
據介紹,銅鼓鄉每周都會從儀隴縣生態環保局請來專業人員,對流江河部分斷面的水質進行檢測,通過“清單制+銷號制”機制,對重點污染斷面進行整治,提升河流水質。
“日常清河護岸、問題摸排整改、強化水質監測,是銅鼓鄉治理流江河水質的三大法寶。”冉軍介紹,村級河長每日對河道、岸線進行巡查,負責對河道中的垃圾、岸線兩側的枯樹枯草進行清理;鄉級河長每周帶隊進行問題摸排,摸清污染源,按照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對污染源進行督查整改;按照巡河情況制定水質監測方案,對有污染風險的河段進行強化監測,及時發現,及時治理。
“通過對污染源進行排查,我鄉完成了幾家大型養殖企業面源污染的整改工作。”冉軍介紹,該鄉督促養殖企業業主修建發酵池、沼液池,對禽畜的糞便進行發酵,發酵完成后統一利用沼液車運往閬中等地用作有機肥原材料,從而避免糞污直排對流江河造成污染。
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清凈”行動,全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整治“散亂污”企業、畜禽養殖場、屠宰場等200余家。強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嚴格按照“立牌子、開口子、樹桿子”的要求,完成對全縣73處入河排污口規范審批和公示。
截污控源
全域推進城鄉排水“一體化”建設
今年來,儀隴縣河湖中心嚴格落實河湖岸線修復工作,啟動實施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截至目前,流江河土門段防洪治理工程已完工驗收;綠水河保平段達到進度的60%,永光鎮防洪治理工程達到進度的70%。
6月21日,筆者前往保平場鎮背后的綠水河河堤處,幾臺挖掘機正在作業,力求在汛期來臨前完成水下工程。
綠水河保平段共10公里,其中有1公里流經場鎮。“不僅對兩岸河堤進行加固,還對河道中的淤泥、垃圾進行清理,使河床降低,汛期來臨時能有效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保平鎮副鎮長袁雯雯說。
“河堤修復是民生工程,也是生態工程。”保平場鎮居民王先生介紹,如今河道被清理得干干凈凈,河堤進行了硬化美化,成為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為保證水清岸綠,保平鎮政府還著力實施污水管網改造以及雨污分流工程。“污水管網改造后,污水將通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河流。”
近年來,儀隴縣持續用力全域推進城鄉排水“一體化”建設,投入資金9.45億元,完成72個場鎮污水處理廠(站)及配套管網建設,全面推進雨污管網分流改造,實現場鎮污水集中處理全覆蓋,全力確保達標排放。統籌推進河湖水系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6億余元,對丁字橋、文星等場鎮的過境河流進行綜合治理,實現截污控源、護坡固堤、環境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