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當學生們跟著老師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時,美妙的音樂響徹于彝族大山……
授課的教師叫彭鑫,來自儀隴縣碑埡小學,原本是數學教師的他,因為四川省布拖中學缺乏音樂教師,“改科”自學音樂。
4月26日,記者致電彭鑫,他告訴記者,雖然臨時“改科”比較倉促,但他很快適應了,目前負責13個班級的音樂課教學。
奔波懸崖峭壁只為提升教學質量
2021年8月,彭鑫主動申請前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到布拖縣教科體局報到后,根據統一安排,他被分配到了教育督導室,負責全縣所有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常規管理督查等工作。
開學伊始,彭鑫便受命前往大涼山深處海拔近3000米的俄里坪鎮小學、采哈小學、牛角灣小學等最偏遠的學校,開展開學及教育教學常規督查工作。
“每天都奔波在懸崖峭壁的山路上,但腦海里一直想著的是能給督導的學校提出哪些好建議。”彭鑫說,工作的認真逐漸戰勝了對懸崖峭壁的恐懼。
兩個月的時間,彭鑫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足跡踏遍布拖縣25所中小學校,走進課堂聽課,與老師交流有效性課堂教學,督導老師們的教學常規工作,指導課后服務與社團建設……
“下鄉回來,疲憊是肯定的,但無論多晚,我都會第一時間撰寫督導工作報告,提出合理化的工作建議和改進措施。”彭鑫說。
工作期間,彭鑫常利用空余時間給自己“充電”,學習管理和學科專業知識。“我還開辦了兩次教師培訓講座,學員反饋不錯,培訓效果好。”彭鑫告訴記者,為做好教師培訓講座,他都提前查閱資料,根據督導過程中存在的現象、發現的問題,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導向,用心撰寫培訓稿,精心制作培訓課件,力求每一次培訓講座都實用、高效。
攻克難題為這群可愛的孩子而驕傲
本學期,由于布拖中學缺乏師資力量,彭鑫主動請纓到學校任教。
“我的專業是數學,但是跟學校溝通后發現布拖最缺乏的是音樂課教師。”彭鑫告訴記者,這里的孩子們都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但是缺乏專業的指導。
為了滿足學生對音樂課的需求,彭鑫主動擔起了音樂課教學。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每個夜晚我都是挑燈夜戰,努力備課,希望能夠教給孩子們專業的音樂知識。”彭鑫告訴記者,功夫不負有心人,得益于扎實地自學,他很快適應了音樂課教學,任了13個班級的音樂課老師。
除了教授音樂,彭鑫還主動當起學生們的“心理老師”。
“我之前還在布拖中學第三校區工作,那里的很多孩子不愿意讀書,基礎差,習慣差。”彭鑫說,如何去引導,改變他們的學習習慣?成為了攻克的一個難題。
課余,彭鑫逐個跟學生談心、交流,以彝族的成功歌手、名人故事,以政府的關懷資助、援彝老師的關心關愛,以大山外的精彩生活、繁華世界等方面,引導學生養成好習慣,鼓勵他們努力學知識,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看到學生們一點點變化,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彭鑫說,他為孩子們的進步而喜上眉梢,全然忘記了支教的艱辛,并深深地愛上了這群淳樸、可愛的孩子們。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伍羅文博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彭鑫(右)調查核實學生入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