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漢巴南鐵路廖家溝大橋箱梁架設成功。 陳寶強 攝
蘭靖雯 川觀新聞記者 張斌
“那場面可震撼嘍,足足有上百人圍觀!”4月18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采訪小分隊來到儀隴縣馬鞍鎮漢巴南鐵路4標段。采訪間隙,中鐵十八局4標段指揮部綜合辦公室的小伙兒陳寶強發出一句感嘆,向記者講述幾天前這里發生的一幕——
4月9日,漢巴南鐵路4標段實施跨金馬路架梁工程。“田埂上、壩子上、竹林間,到處站滿了人,有的還搬出小板凳坐著看半天。”這讓才到工地半年多的陳寶強看呆了,趕緊掏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場景。
而在從業20余年的指揮部常務副經理羅毅看來,這并不稀奇。項目建設兩年來,從標段第一根樁基開始灌注,到現在的全面架設箱梁階段,當地群眾都很關注。
有個細節讓羅毅很感動。“鐵路建設中工程車輛來來往往,只要碰到我們的車輛,老百姓都主動讓道!”羅毅介紹,目前,4標段已完成總工程量的四分之三,“現在就是要趕緊加班加點,早日建成這條老區人民期盼已久的路。”
漢巴南鐵路自蘭渝線南充北站引出,途經南充市順慶區、蓬安縣、南部縣、儀隴縣、巴中市恩陽區、巴州區,止于巴中東站至設計終點。正線全長151.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橋隧比重約71.3%。其中,儀隴段全長58公里,途經8個鎮、37個村(居),設儀隴、馬鞍兩個火車站,預留復興站。漢巴南鐵路儀隴段建設工程總投資103.8億元,是儀隴建設史上首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工程,也是儀隴的第一條鐵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儀隴縣委主要負責人道出這條鐵路對當地的重要意義,“屆時儀隴將實現高鐵、高速公路、水運橫貫全城的運輸路網,從交通上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對交通的紅利,個人的感受可能更深。在行走中,采訪小分隊遇到了馬鞍鎮鐵山農村社區居民鄭義明,他頗有些自豪地說:“馬鞍站就在我家原來的房子那里建的。”
鄭義明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四口,兒子在外參軍,女兒外地上學,他和愛人常年在重慶打工,每月都要回鐵山村探望80多歲的雙親。“要開車從重慶回來,最快也要3個小時,如果高鐵通了1個小時就能到家!”
在馬鞍鎮,外出務工的村民不在少數,未來鐵路開通讓村民有了更多的選擇。
“鐵路修通后,你們有什么愿望嗎?”“等鐵路修好,出行方便,我自己出去開店,搞餐飲!” 正在4標段工地務工的馬鞍鎮大梁農村社區工人饒小敬告訴記者。
“等高鐵修通了,我父母親也能看上一眼,坐一坐,圓一回‘高鐵夢’。”鄭義明憧憬道。
采訪結束,車過馬鞍鎮大埡豁(小地名),記者看向窗外,長達1997米的潘家巖特大橋宛如一條巨龍,不久的將來,高鐵列車將穿梭在這條鋪展開的龍脊上。
【記者手記】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南充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交通曾一度制約著發展。如今行走在南充,變化讓人欣喜、數據讓人鼓舞:建成鐵路總里程374公里,蘭渝鐵路、達成鐵路通車,成達萬高鐵、漢巴南鐵路建設加快推進;建成高速公路12條、574公里,高速公路出入口42個,通車里程居全省第2位,實現縣縣通高速;高坪機場二期改擴建投入使用,閬中機場加快建設,成為具有雙機場城市;嘉陵江航道達到Ⅳ級通航標準,可通航水運里程居全省第1位……從溝壑到坦途,從閉塞到開放,我們相信,“鐵公機”打通的不僅是地域的界限,更是革命老區發展的寬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