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3月24日電 3月底本是上市公司年報的密集發布期,如今年報季多家房企卻接連申請延遲交卷。
“亮家底”變“放鴿子”。
佳兆業23日于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預計無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發本集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業績,若未按期刊發,預期該公司股份將自2022年4月1日上午9時正起根據上市規則規定于聯交所暫停買賣。
恒大地產22日也在上交所公告,作為中國恒大境內主要地產經營實體,預計無法于2022年4月30日前按期完成審計工作,待審計工作完成后,公司將在切實可行情況下盡快發布2021年公司債券年度報告及2021年度審計報告。
此前,世茂集團、世茂服務、融創中國、新力控股等也公告稱將延遲刊發2021年報。
“一般是晚交卷的,都是有故事的。”微博上有網友如是評價。
恒大稱,由于其經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核數師于本年度增加了大量額外的審計程序,疊加新冠疫情的相關影響,根據中國恒大目前掌握的資料,無法按期完成審計程序。
恒大并非唯一在審計環節有故事的房企。
融信中國21日發布公告稱,因與羅兵咸永道未能就2021年度的年度業績審核工作的審核費用總額協商并達成一致,預期無法在3月31日前發布經審核的2021年度合并財務報表,董事會決議辭任核數師,從而導致延期公布年報。
新力控股則稱是因員工離職,導致其財務報告事宜延緩。其表示,雖已盡力招聘替代人員,但因財務報告單位人員短缺,以致財務報告單位無法正常有效運作。集團將繼續招聘合適的替代人員填補集團財務報告單位的空缺,盡快刊發適當的公告,包括集團的未經審核財務業績。
佳兆業則把原因歸于疫情,“由于3月最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公司總部須強制封鎖,以及深圳隨后實行全市封鎖,審核程序有所延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部分房企年報延遲發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疫情干擾,造成審計工作難以推進。“當前環境下,投資者對于房企延遲發布年報更為敏感,企業應主動、坦誠地與投資者進行溝通,解除投資者顧慮。”
審計環節的分歧,可能還與企業的經營境況有關。此前曾在年報季未如期披露業績的泰禾、福晟國際、鑫苑置業等,均為存在問題的房企。而拉開今年年報難產序幕的新力控股,也已陷入艱難處境近半年。
中指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前已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的64家A股房企中,有27家預計虧損,占比約為42.2%。其中,華夏幸福預虧達331億元至391億元,藍光、泛海控股虧損金額超百億,陽光城預虧金額最高達58億元。
如今延遲亮相家底的房企中,恒大深陷債務問題,恒大物業有約為人民幣134億元的存款,為第三方提供的質押保證金,已被相關銀行強制執行。
佳兆業于去年11月暴露流動性危機。先是佳兆業旗下到期的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兌付,再是美元債出現到期未償還,隨后其開展一系列自救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