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深秋的太行東麓,紅葉點綴在蒼翠的群峰中,一抹流動的綠色飄帶纏繞其間,這就是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林縣人民在萬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紅旗渠,徹底改變了世世代代貧窮缺水的命運,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重要貢獻。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不僅記載了林縣人民那段戰天斗地的奮斗歷程,而且成為我們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然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奮發進取,開拓創新。

    頑強抗爭與天斗

    長久以來,林縣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翻開《林縣志》,就能看到林縣人民盼水、惜水、找水的歷史。“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或鑿地為窖,以儲雨水,名曰旱井。然大旱則旱井亦涸……”據記載,從明朝起至解放前的500多個春秋里,林縣干旱300多年,大旱100多年,絕收38次。歷朝歷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當地興修水利,都無法徹底解決林縣水源奇缺的難題。

    據新中國成立之初統計,林縣550個行政村有307個村人畜吃水困難,群眾外出取水往往要走上10里路,用掉半天時間。而這樣挑來的水也僅僅夠做飯,根本談不上澆地。可以說,林縣人每年要把近4個月的時間消耗在蜿蜒的取水路上,人獸爭水的事更是時有發生。

    1954年4月,26歲的楊貴被任命為林縣縣委書記。一次他到百姓家里,長途跋涉滿頭大汗,這家人還特地端了盆水讓他洗臉,準確地說是一個碗。初來林縣的楊貴洗完臉,順手就把水給倒了,這讓這家人心疼了好半天。事后,楊貴也自責了好一陣子。

    因為水貴如油,林縣人民惜之如命,許多山村的農民,平時很少洗臉洗衣服,多在過年過節、趕廟會、走親戚等特殊情況時才洗手洗臉。即使洗臉也往往是全家合用一個盆,舀一點點水,大人洗了小孩洗,洗完了還要把臟水留下來澄清下次再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林縣人民的生存史就是一部世世代代修渠引水的奮斗史。”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馬福運介紹,自元朝時修建天平渠起,開渠引水成為當地農業灌溉的主要方式,歷史上有記載的引水渠達50多處。然而,受時代、環境、技術等方面影響,這些渠系能灌溉的耕地僅800公頃,很多地方都難以滿足基本的飲用水需求。

    自力更生鑿天河

    治國先覓治水方。1955年,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加強農田水利工作的指示,指出“興修水利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大事”。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掀起了大興水利的高潮。

    1957年,中共林縣二屆二次黨代會作出了《全黨動手,全民動員,苦戰五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議,黨代表鄭重宣誓,“頭可斷,血可流,不建設好林縣不罷休”。在鄰近的山西省平順縣考察“引漳入林”工程后,林縣縣委于1960年2月決定開工修建紅旗渠。

    “面對嚴苛的自然條件,林縣人民奮勇在前。”馬福運說,林縣人民不怕犧牲、傾其所有,在黨的領導下,歷經10年艱苦奮戰,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解決了幾十萬人的吃水和50多萬畝耕地的灌溉問題。

    修渠過程中,林縣人民把自力更生精神發揮到了極致。當時“抬杠斷了改做炮錘、手錘,錘把斷了當柴燒石灰。抬筐、車簍壞了就用鐵絲、舊車帶包邊兜底,用破了再編修,直到用爛當柴燒石灰……”據統計,整個紅旗渠建設總投資6865萬元,其中國家資助1025萬元,占總投資不到15%,其余全由林縣自籌。

    “當時,林縣干部群眾每人每天的糧食供應不到一市斤,根本吃不飽。為補充糧食不足,他們上山采野菜,簡單的拌一下便用來充饑。”馬福運介紹,很多人都因為營養缺乏和過度勞累患上了浮腫病。即使這樣,大家還是堅持戰斗在工地一線,靠的就是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水利科班出身的吳祖太1958年剛來到林縣水利局工作,就跑遍了林縣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在紅旗渠初勘選線時他就開始了紅旗渠的設計工作,解決了渠首攔河壩、青年洞、空心壩等設計中的諸多難題,短時間內拿出了第一本施工藍圖——《林縣“引漳入林”干渠工程初步施工安排》。更是在開工后沒日沒夜地勘測現場繪制圖紙,考慮每個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

    1960年3月28日傍晚,在王家莊隧洞工段上,晚飯時民工們反映洞壁上出現了裂縫。吳祖太聽后把飯碗一推就往洞里跑,身邊人勸他天已經晚了明天再看不遲,他卻說早一天排除險情好。哪知進洞10分鐘后洞頂就塌方了。吳祖太犧牲時年僅27歲。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要讓子孫不再受窮,就要奉獻當下。修建紅旗渠事關林縣人民的生存發展,在整個過程中,有81位干部群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人生最輝煌的篇章。

    精神動力耀今朝

    如今,紅旗渠風景區已成為5A級風景區,吸引著成千上萬人前來參觀學習,尋找精神動力、源頭活水。紅旗渠干部學院和紅旗渠紀念館等,更是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的重要黨性教育基地之一。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安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范淑云說,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和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完成紅旗渠這一人間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當年,廣大黨員干部在縣委“重新安排林縣山河”的號召下,干在先、沖在前,涌現出了吳祖太舍身太行、任羊成凌空除險、李改云舍己救人等眾多感人事跡。50多年過去了,當地群眾依然對這些黨員干部念念不忘,就是因為他們真正為群眾辦了實事,謀了福祉。

    新時代的林州市街道寬闊、高樓林立。數據顯示,2020年,林州市生產總值56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86元。同時,林州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和河南全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市)。

    “紅旗渠精神是創業時期艱苦奮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特有標簽。”林州市委書記王寶玉說,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始終是我們與時俱進、永葆生機的動力源泉。過去的輝煌由紅旗渠精神引領創造,未來的理想依然靠紅旗渠精神引領實現。

    今天,在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中,黨員干部更應牢記當年在林縣群眾中流傳的話:“黨員干部流汗水,我們就不怕流血水;黨員干部搬石頭,我們就有決心搬山頭。”緊緊抓住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以自己的身體力行激發群眾中蘊藏的強大力量。(本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編輯:張雨婷 責編: 編審:蒲勇 監制:張斌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色狠狠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狠狠激情五月综合婷婷俺|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亚洲|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天天色天天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一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