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好八連”于1947年8月6日在山東萊陽城西水頭溝小園村組建,1949年6月隨大部隊進駐上海,奉命在上海南京路執勤。連隊官兵始終牢記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身居鬧市、一塵不染,他們自制針線包,衣服破了,縫縫補補再穿;扛著鐵鍬、推著糞車,步行到數公里外的郊區開荒種菜;開展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塊布等競賽活動。1961年,上海市場蔬菜供應緊張,八連將種植的蔬菜“菜葉送給群眾,菜根留給自己”,一時傳為美談。
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1963年建軍節之際,毛澤東同志為“南京路上好八連”欣然寫下詩篇《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號召全國全軍向八連學習。
以“好八連”官兵為原型創作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講述了八連用艱苦奮斗精神培育官兵的故事,感動了幾代人。一代代八連官兵接力傳承愛民為民光榮傳統,與孤寡老人結對認親,定期為老人提供理發、修鞋等服務。從1992年起,八連官兵開始資助山東沂水縣家境貧困的少年兒童完成學業,先后涌現出全國扶殘助殘模范張道廣、全國雙擁模范閆永祥、上海扶殘助殘先進個人邵明哲等一批先進典型。
“人民給我一份情,我還人民十份愛。”這是老一輩八連人的莊嚴承諾,也是新一代八連官兵的永恒追求。2008年初,上海遭受雨雪冰凍災害,交通嚴重受阻,火車站滯留大量旅客。聞訊趕到的八連官兵,一邊清掃積雪,協助鐵路部門人員維護秩序,一邊搭設野戰帳篷,為廣大旅客提供食品和飲用水,整整六天六夜,先后把萬余名旅客送上列車。
八連先后被表彰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擁政愛民模范單位、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多次,連隊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習近平主席稱贊“南京路上好八連”是我軍的一面旗幟,勉勵八連官兵要繼承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永葆人民軍隊的本色。領袖關懷無上榮光,殷殷囑托戰鼓催征。八連官兵時刻銘記習主席指示,不忘初心,聚力轉型。
2017年,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4周年之際,連隊由摩托化步兵分隊向特種作戰分隊轉型。八連官兵深入偏遠海島、山地丘陵和南國叢林等陌生地域,在復雜環境中苦練特戰本領。他們“瞄著第一練、盯著弱項補、看齊尖子追”,借鑒國內外精銳特種部隊訓練模式,蹚開“精英式選拔、集訓式強化、外培式提升、融合式培養”的人才培養路子,一批專業精通的骨干脫穎而出。八連官兵在全旅率先實現百分之百取得特戰等級,百分之百完成傘降實跳,百分之百完成萬米泅渡。不到一年,連隊就完成了從“霓虹哨兵”到“特戰尖兵”的轉變,被集團軍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成為守衛上海人民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堅強柱石。(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