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四川省開展2021年全國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向廣大學生發放網絡安全知識資料,提高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
2017年9月6日,育部發布明確取變相校園就業務,任何網絡貨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貨款。但是部分校園又出現了回租貸、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貨等變相校園貸。
金秋十月,大一新生們軍訓結束后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一個月了。開學季是校園一年中最熱鬧的時段,也是大一新生被騙被盜的高發期,精心蓄謀的各種騙局在悄悄醞釀,容易陷入到變相校園貸的騙局。
什么是變相校園貸呢?所謂“變相校園貸”就是在校學生通過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貸款金融機構和平臺在網上申請獲得信用貸款的方式。
變相校園借貸平臺,利用少數學生金融知識匱乏和金融監管的空子,誘導學生過度消費,形成消費慣性,最終導致學生無力還款,造成信用記錄不良,并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此外,校園不良網貸平臺還存在信息盜用風險,被冒用身份者可能會面對信用記錄被抹黑及追債等問題;暴力追債現象,則會威脅學生人身安全,涉事學生受脅迫和利益傷害,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也給家人帶來困擾。
如何識別變相校園貸?本次全國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經驗總結。
第一,代辦信用卡。宣稱自己有銀行內部渠道,可以包辦信用卡,并從中抽取30%的手續費,20000額度的卡,他們一次性抽取6000元手續費。
第二,打假借條。對借錢應急的學生,會誘導借2000元的學生開4000元的借條,聲稱自己需要保障,到時候只需要還2000元加利息就可以,然后這確實連環圈套。
第三,簽假合同。通過零元購手機、兼職等借口。拿走學生的身份證,然后簽訂莫名其妙的貸款或者分期協議。
第四,連環貸款。將還不起貸款的學生困在一個地方,讓其打電話叫室友或者親朋好友來,然后讓其幫忙還貸,沒有能力就強制其在網絡上貸款還私貸。
第五,收徒弟、帶人上岸。從讓學生幫忙發放貸款的宣傳單開始,騙學生自己是一個創業組織,并讓學生加入。其實他們是發展線下,讓學生幫忙一起尋找目標,并從中抽取提成。
第六,美容貸。去美容整形醫院咨詢美容手術,沒有錢的話,對方會告知其可以免費貸款。并誘導其通過第三方平臺,掃碼注冊信息,申請貸款,十分鐘放貸。以3.5萬元為例,利息近5000元,貸款會直接打到整容醫院賬戶上。
此外,根據本次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主題展上提供的資料顯示,變相貸款其實存在著極大風險,其利率的門道很多。變相貸款常見的八大收費項目有:貸款利息、貸款手續費、逾期管理費、充值費、逾期罰息、滯納金、貸款服務費、提現費。
一些網絡貸款平臺會在給借款者放貸時,從本金先扣除一部分錢,這部分錢就叫做“砍頭息”。例如借10000元,平臺會預先扣掉20%的咨詢費,實際到賬只有8000元,被扣掉的2000元依然要算利息。無逾期,咨詢費順利返還,貸款實際年利率為32.28%;有逾期,咨詢費不得返還,貸款實際年利率為66.96%。
一旦發生逾期,每天按照未還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逾期金額,違約金收費比例一般為0.05%或1%,少數小貸公司違約金收取比例甚至高達7%-8%。例如,欠款5000元,逾期一個月未還,按照到7%的罰息計算,一個月后欠款將達到3萬多元。一旦逾期,利滾利計算,如果再陷入多個平臺借款,以東墻補西墻,負債將會更加嚴峻。因此不難理解,有些學生會從一開始的負債幾千元利滾利變成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其中的厲害關系,你了解了嗎?作為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合理消費,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減少情緒化消費、跟風消費,拒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此外,應掌握金融貸款知識,提高對金融詐騙和不良借貸的防范意識,謹防落入欺詐陷阱;遇到困難,應主動向學校尋求幫助;謹慎選擇線下正規金融機構,建議選擇經銀監部門批準可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線下正規金融機構。
同時,要謹慎使用個人信息,不隨意泄露;妥善保管身份證、銀行卡,堅決不將身份證、銀行卡借給他人使用;如已陷入不良網貸困擾,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有關情況,并尋求公安部門幫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