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張義明)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儀隴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盡到天大的責,領導干部掛帥出征、沖鋒在前,樹立了標桿、做出了示范;幫扶部門全心投入、傾情奉獻,同榮辱、共進退;鄉鎮、村干部蹲在一線、頂在火線,用行動詮釋了擔當,用成績兌現了諾言。2018年6月,儀隴縣脫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2018年8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儀隴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
我們來到了扶貧易地搬遷戶茍明珍的家里,她正在廚房里收拾廚具。她家以前是土坯危房,如今住上新房子,新買了冰箱和電視,安通了有線電視和無線寬帶,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便民公路修到了家門口,樓房旁的空地上,她還養了100多只雞鴨。
自脫貧攻堅以來,我縣累計投入資金13.82億余元,按照缺勞戶“代改建”辦法,對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對非貧困戶唯一土坯房戶、特殊困難戶加大扶持力度;對全縣9503戶易地搬遷戶加強后續扶持,堅持“一戶一策”,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張公鎮新生村村支部書記劉宗明告訴我們,他們的村道公路四通八達,產業欣欣向榮,老百姓住上了安全的房子,吃上了干凈的水,教育、醫療 都非常方便,村里也有了集體經濟,全村人民正在向鄉村振興邁進。
在脫貧攻堅中,我縣把柑橘、蠶桑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陽光產業和廣大村民增收的渠道。在新政鎮長里扁村的桑園里,蠶農們正在忙碌地采摘桑葉。蠶桑業主陳英告訴我們,她在語山農業承包土地160畝,這次晚秋蠶喂了30張,請工人采葉15、6個人左右,家里有6個人在喂蠶,每個人達到5張紙,平均每個人的收益在100塊錢一天。
產業興則百姓富,脫貧才能永不返貧。農業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隨著秋天的到來,柴井鄉柑橘業主馬琴家的果園已經碩果累累。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脫貧攻堅戰中,我縣全力配強攻堅力量、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嚴格兌現惠民政策、全力抓好基礎建設、持續發展脫貧產業、有序推進東西協作、堅持扶貧先扶智等有效措施,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實現了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殘有所幫、弱有所扶。
2018年6月,儀隴高質量完成10.03萬貧困人口脫貧、285個貧困村出列任務,全縣脫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2018年8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儀隴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徹底摘掉千年窮帽。儀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5年位居全省“一方陣”,被國務院原扶貧辦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總結宣傳、編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提供經驗做法、典型案例的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