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解放儀隴后,中共川陜省委及時派遣茍先良、傅崇碧、劉文鋒、劉文燦等20多人的地方工作隊趕赴儀隴,密切配合紅9軍、30軍的政工人員卓有成效地開展地方工作。
工作隊員和政工人員深入農村,廣泛宣傳,發動組織群眾,根據《川陜省蘇維埃組織法》,民主選舉了區、鄉、村蘇維埃政府組成人員。在儀隴地區建立了城關、中壩、黃耆廟、觀音、興隆、日興、風儀、東觀、土門、雙河、賽金、復興、茶壩13個區蘇維埃、66個鄉蘇維埃、240個村蘇維埃。在立山地區建立了立山、瓦子、觀音河、馬鞍、二龍、鼎山(今屬巴中)、玉山(今屬巴中)、梁永(今屬巴中)、雙河(今屬營山)、龍崗(今屬平昌) 10個區蘇維埃、70個鄉蘇維埃、281個村蘇維埃。在巴中、儀隴、閥中接壤的儀閥地區建立了7個區蘇維埃、53個鄉蘇維埃、230個村蘇維埃。
1933年6月至10月,中共川陜省委決定,建立儀閬縣、儀隴縣、長勝縣。儀閬縣是根據紅軍開展斗爭和解決川陜蘇區食鹽脫銷的嚴重問題而建立的。6月下旬建立,8月撤銷。在儀隴的金城、立山分別建立了儀隴縣、長勝縣。
1933年9月初,在儀隴金城召開了儀隴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參加大會的代表400余人,紅9軍政治委員詹才芳主持大會,選舉產生了儀隴縣蘇維埃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組成人員。王一心為縣蘇維埃主席,倪德福為縣軍區指揮部指揮長,陳大爵為縣政治保衛局局長,王明信為縣革命法庭主席。
1933年10月上旬,在立山召開了長勝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參會代表200余人,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主持大會,選舉產生了長勝縣蘇維埃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組成人員。劉國民為縣蘇維埃主席,李仁軍為縣軍區指揮部指揮長,譚德林為縣政治保衛局局長,黃家祿為縣革命法庭主席。
各級蘇維埃建立后,工作隊員和政工人員又根據《中共川陜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組織問題決議案》要“大量把各種斗爭中最積極最勇敢的扁工貧農分了吸收到黨內來”的精神,采取集中培訓,成批發展或分片發展等各種方式,把那些出身貧苦,擁護紅軍,思想政治覺悟高,對敵斗爭堅決,立場堅定,工作積極的區、鄉、村蘇維埃十部及青壯年吸收到黨內來,不斷壯大黨的組織。短短兩個月 時問里,儀隴縣發展黨員200余名,長勝發展黨員60余名,為召開黨的代表大會創造了條件。
1933年10月中旬,在儀隴縣金城召開了中共儀隴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00余人,紅9軍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主持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儀隴出委員會。茍先良為縣委書記,傅崇碧為少共書記。同時建立了中共城關、黃耆廟、觀音、興隆、茶壩、土門等8個區委員會和部分鄉的支部委員會。
1933年10月下旬,中共長勝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立山召開, 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長勝縣委員會。詹云谷為縣委書記,李勝世為縣委副書記。并建立了中共立山、瓦子、馬鞍、玉山、梁水5個區委員會和部分鄉的支部委員會。
儀隴、長勝兩縣有1萬多名貧苦青壯年被選為各級蘇維埃政府和各級黨組織的工作人員。
為了擴大紅軍,保衛蘇區,在省軍區指揮部的指揮下,儀隴、長勝兩個縣迅速組建了游擊隊、赤衛軍、獨立團、少先隊、兒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