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天下)“掌門人”獲刑被捕,三星“帝國”向何方?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掌門人”獲刑被捕,三星“帝國”向何方?
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
頻繁卷入政治丑聞似乎已成三星掌舵人的宿命。
據韓聯(lián)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下午,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對三星集團實際掌門人李在镕“親信干政”案二審重審宣判,判處其2年零6個月有期徒刑,李在镕當庭被捕。
去年10月,有著韓國“經濟總統(tǒng)”稱號的三星前會長李健熙去世,獨子李在镕依傳統(tǒng)接過三星“帝國”權杖。但與長女李富真相比,大哥李在镕能力尚欠且官司纏身,外界普遍為其能否順利接班感到擔憂。
如今,李在镕獲刑被捕,外界的擔憂成為現實。“帝國”走向何處,變數加大。
難逃的“宿命”
“三星是韓國的,韓國也是三星的。”如果將韓國比作一家上市公司,這句話或許并不為過。作為“大股東”,三星擁有韓國五分之一的股份,并或明或暗享有一定的決策權和人事權。
經濟上對國家的深刻影響,讓三星掌門人有了韓國“經濟總統(tǒng)”的稱號。但三星對韓國的影響,卻不限于經濟。在政治、文化、生活各方面,三星與韓國政府和國民都交織甚密。有人形容,一個韓國人一生不可避免3件事:死亡、納稅和三星。
在三星的崛起和諸多經典商戰(zhàn)中,韓國政府如影隨形。毫不夸張,三星的發(fā)展史,就是韓國的發(fā)展史。但也因為與韓國政治捆綁過密,李健熙多次卷入政治丑聞,并被判刑。
即使在李健熙蓋棺定論之際,光輝也未能掩蓋其“污點”,國民對他的一生爭議不斷,有人譽之為“韓國經濟巨子”,也有人斥其為“韓國政商勾結的代表性人物”。根源還是三星或主動或被動干預政治太多。
輿論認為,李健熙留下的是一個龐大但“危機四伏”的帝國。如今,兒子李在镕宿命難逃、獲刑被捕,將加劇三星的危機。
飄搖的“帝國”
李在镕實際掌權是在2014年李健熙心臟病發(fā)作入院后。可惜這位接班人尚未展露出卓識和才能,就卷入政治丑聞。
2017年一張李在镕戴著手銬的照片傳遍互聯(lián)網,雖然手銬被有意用黑紗蓋住,但這位接班人的形象瞬間降到低谷。
根據檢方指控,其在2017年涉嫌向韓國前總統(tǒng)樸槿惠和她的親信崔順實行賄,以助其繼承經營權,行賄金額高達29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為降低韓國國民對三星干政、行賄的擔憂和憤怒,李在镕此前曾公開向韓國國民致歉,并表示自己不會將公司的經營權繼承給子女。
李在镕的接班之路,并不平坦。除了政治丑聞,他還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巨大壓力。
“在一個非常不同的時代執(zhí)掌三星,繼承人將面臨轉型的挑戰(zhàn)。”《華爾街日報》評論,三星固然打造出一個幾乎涵蓋所有電子產品及其核心部件制造的“全球帝國”,但卻十分脆弱。
一位三星(中國)中層管理人員向中新社記者坦言,三星一直引以為傲的絕對技術優(yōu)勢正面臨強力挑戰(zhàn),市場也正在被對手一步一步蠶食。“這種壓力主要來自中國。”
以手機業(yè)務為例,三星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近年一直排名全球第一,但其與位居第二的華為差距越來越小。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全球市場占有率20%,華為16%,兩者相差4%;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全球手機市場占有率已經略微超過三星,位居第一。
更令三星感受到壓力的是,除了第3名的蘋果,這個排行榜的第4至第7名都是清一色的中國企業(yè),比如小米、OPPO。再看長遠,在營收落后于三星電子的背景下,華為的研發(fā)投入卻超過了三星。
三星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被抹平。尤其是在中國,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萎縮至不到1%,近年來更是因頻頻關停在華工廠的產業(yè)鏈,受到市場熱議。
自李在镕掌事以來,三星在“爆炸門”“行賄門”“干政門”的夾擊下風雨飄搖。李在镕被捕,載著帝國的巨輪將駛向何方,變數不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