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聞網評論員 劉海
借力雙城記、打造次極核,加快建新區、再造新南充。新時代賦予我們重大的歷史使命, 將南充大地從交流的末端推向了開放的前沿。 我們要搶抓融入國家大局、引領區域發展、推動大城崛起的重大機遇, 努力開創全域開放、全程開放、全面開放新格局,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實現從“內陸腹地”向“開放前沿”轉變,以大開放促進南充大發展。
當今世界,開放大潮奔騰不息。歷史經驗一再表明,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大前提。大開放大發展,小開放小發展,不開放不發展。當前,國家正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戰略,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開放的程度決定發展的速度,對南充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而事實上,作為“內陸腹地”的南充,開放不足仍是制約南充發展的短板。
思想必須再解放。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決定眼界,思維決定格局,觀念決定高度。只有思想再解放,方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全市上下要在解放思想上邁出更大步伐,來一場破舊立新、革故鼎新、吐故納新的大洗禮, 打破丘區視野的籠子,摒棄盆地思維的藩籬,改變內陸宿命的禁錮,與時俱進向前看、登臨絕頂向遠看、海納百川向外看。“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對于南充而言,必須突破地域界限,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要把南充發展放到全球格局去謀劃、放到時代長河去審視、放到成渝地區去定位,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融入成渝、走向全國、擁抱世界,將放眼天下的豪氣、舍我其誰的霸氣、誓奪第一的志氣進行到底,以戰天斗地的意志干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招商必須再發力。 沒有源頭活水、難有江河涌流。蘇州之所以成為全國最強地級市,主要得益于對外開放,累計使用外資超萬億、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3位。 貴州無中生有發展大數據產業, 去年企業達到9500家、產值突破千億元。 南充地下少資源、地上少產業,資金從哪里來、項目從哪里來、產業從哪里來?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招強引優是破題關鍵。近年來,南充以招大引強“雙百攻堅”行動為統攬,大力實施精準招商、精品招商、產業鏈招商,重大項目捷報頻傳,對外開放氛圍空前。在這種勢頭下,我們要堅持全域開放招商引資、全程開放招大引強、全面開放招強引優,全力以赴把開放攻勢掀起來、把重大項目招進來、把資金資源引回來, 下決心招引一批戰略投資者、城市運營商、知名大企業,實現百億項目“接二連三”、十億項目“源源不斷”,讓南充發展迸發出澎湃活力。要堅決把高位推動進行到底,各地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做到重大項目親自推進、 重大政策親自謀劃、重大活動親自參加;要堅決把統籌聯動進行到底,高效運行“1852”大招商機制,市對外開放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攬總,8個產業招商推進組沖鋒在前,經合外事、經信、商務、國資委、工商聯“5駕馬車”各司其職,駐外機構、鄉友商會“2個橋頭堡”加強信息溝通;要堅決把激勵約束機制進行到底,堅持每月通報、季度掛牌、年終考核,對推進有力、成效明顯的給予通報表揚。 要敢于去叩 “中國500強”“世界500強”的大門,瞄準契合時代發展潮流、 契合國家產業政策、契合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 新興產業、優質產業,全力以赴招引落地,開工建設,以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大產業帶動南充大發展。
環境必須再優化。 開放的大門越是敞開、開放的程度和水平越高,對發展環境的要求就越高。加快南充發展,重振南充雄風, 就是要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對外開放新舉措, 配套一些公開透明的新政策, 讓投資者充分感受到南充大地春光明媚、春風拂面、春暖花開。要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健全招商引資項目投訴查處機制,確保審批速度更快捷,確保辦事流程更方便, 確保企業服務更溫馨。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堅決排除各種不利于市場競爭的因素, 堅決打擊各種不利于企業發展的人和事,讓投資者政治上有榮譽、 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法律上有保障。要進一步優化人文環境, 大力營造重商親商、開明開放的社會氛圍,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親”“清”政商關系,讓企業良好發展、順利發展、快速發展,讓企業低成本、快回報、高效益,讓企業家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生活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