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彭清華:關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的說明

    關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的說明

    (2020年7月10日)

    彭清華

    受省委常委會委托,我就《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起草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一、全會主題及主要考慮

    省委常委會決定,這次全會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準確把握這一主題,首先要提升政治站位、增強全局意識,深刻領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

    從國家層面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因時應勢、精準施策,謀劃實施一系列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有力促進了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發展不確定性增加。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迫切需要打造新的對外開放支點和區域發展引擎,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經略西部廣袤腹地、拓展戰略回旋空間的宏大手筆,是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謀勢之舉,是培育新的戰略支撐、搶占有利戰略位勢的長遠之策,有利于我國改革開放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縱深推進,加快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支撐和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

    從成渝地區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深化川渝合作、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協同共興的戰略舉措。當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成渝地區既有重慶和成都兩個人口超千萬的國家中心城市,又有一批快速成長的大中小城市,是我國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最多、人才聚集最密、產業基礎最好、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優勢區域。自古以來,川渝兩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密切經濟聯系。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刻把握了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變化大勢,充分順應了成渝地區干部群眾的熱切期盼,將川渝合作推向了高位實施、全面深化的新階段,有利于強化重慶和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推動空間布局整體優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形成雙核驅動、全域共興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從四川發展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戰略引領。四川的每一次大發展都與國家大戰略緊密相關,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成都為樞紐的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到上世紀60年代的三線建設,再到新世紀的西部大開發等,都為四川在不同歷史時期實現追趕跨越提供了戰略動能、厚植了發展優勢。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以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主干帶動、多支競發的良好態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一干多支”發展提供了戰略引領,“一干多支”發展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這是四川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迎來的新的重大機遇,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有利于完善基礎設施新布局,推動一批期盼多年、奠基長遠的重大項目落地,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積蓄增長后勁;有利于塑造區域協同新格局,讓“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搭上國家戰略快車,乘勢借力做優做強主干,帶動區域全面提升、整體跨越;有利于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協同重慶統籌承接產業轉移、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利于培育創新驅動新優勢,加快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增強協同創新能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有利于形成全面開放新態勢,進一步深化“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有利于邁入綠色發展新階段,筑牢長江和黃河上游生態屏障,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全省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前期,省委先后召開一系列會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形成我省落實國家戰略的初步謀劃。同時,加強向國家有關部委的匯報溝通及與重慶市的工作銜接,堅持把能干的事先干起來,將促進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先手棋予以部署推動,批準建設宜賓三江新區和成都東部新區等平臺載體,支持各市(州)、各部門、各單位與重慶市開展務實合作,扎實推動各項工作強勁開局。前不久,省委專門舉辦省級領導干部和市廳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深入交流省領導牽頭的課題調研成果,深度研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問題,為這次全會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處于重點突破、整體成勢的關鍵時期,省委認為,有必要召開一次全會進行再學習、再動員、再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快推動國家戰略在四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決定》稿主線及主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充分體現了把握大勢、統攬全局的深謀遠慮和戰略決斷,體現了對成渝地區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

    《決定》稿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主線貫穿和統攬全篇,提高政治站位和戰略站位,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實踐指向。一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意義的重要論述,深入闡釋國家戰略為四川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強調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提升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體思路的重要論述,結合實際提出我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指導思想,強調著力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著力強化中心城市帶動作用,著力深化市場化改革、高水平開放、引領性創新,并圍繞“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明確了功能支撐和主攻方向。三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基本要求的重要論述,強調堅持以深化川渝合作為引領、以做強成都極核為帶動、以擴大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促進全域發展為取向,指明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方法和路徑。四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任務的重要論述,強調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加強整體謀劃、注重統籌實施,布局建設一批重大平臺,規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謀劃推進一批重大改革,加快把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發展實效。全省上下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堅定用以指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治蜀興川新的實踐。

    在重要工作部署上,《決定》稿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與正在編制的國家規劃綱要相銜接,對目前拿得準的事項進行前瞻部署,對國家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尚無定論的事項暫不涉及;二是注重從戰略上、方向上謀篇布局,除支撐性重大項目和全局性重大事項外,其他具體項目和事項留待后續制定國家規劃綱要實施意見和“十四五”發展規劃時統籌考慮;三是注重加強與重慶方面協同,逐項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川渝協同推進的重大事項,統籌部署雙方前期商定的合作事項,做到“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四是注重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各地、各部門找準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的方位及重點,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

    《決定》稿共4部分、18條。第一部分,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要包括深刻領會重大意義、牢牢把握總體思路、全面貫徹基本要求、系統落實重點任務,重點解決戰略實施的認識和站位問題。第二部分,推動重點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成勢,主要包括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強化重要節點城市功能協作、推動川渝毗鄰地區聯動發展,重點解決戰略實施的區域布局問題。第三部分,聚焦重點領域精準發力率先突破,主要包括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重點解決戰略實施的著力重點問題。第四部分,凝聚形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強大合力,主要包括強化組織領導保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各方積極參與,重點解決戰略實施的推進力量問題。

    為起草好《決定》稿,省委成立起草組,在省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起草組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系統梳理借鑒長三角等區域省(市)先進經驗,充分吸收省領導和各地、各部門前期研究成果,形成了《決定》初稿。6月12日,省委常委會會議進行了討論研究,之后印發各地、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廣泛征求意見。7月1日,省委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經梳理分析,各方面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強化市(州)功能定位、增加項目建設內容、深化川渝合作、加強政策支持及規范文字表述等方面。起草組作了認真研究,有的直接吸收,有的綜合采納,一些工作層面的具體意見建議轉交相關部門研究辦理,有的具體事項擬留待國家規劃綱要出臺后在制定實施意見時統籌研究處理。7月6日,省委常委會會議再次對《決定》稿進行討論,同意提交這次全會審議。

    三、需要重點把握的幾個問題

    《決定》稿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我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系統謀劃,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這里,就幾個重點問題作簡要說明。

    第一,關于把握“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是黨中央賦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定位,標定了成渝地區未來發展的戰略方位。《決定》稿強調,要立足四川實際、強化功能支撐,全面落實這一目標定位。

    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統攬性目標。從全國來看,目前已初步形成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的三大增長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的是在西部形成支撐和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極。這一戰略的實施,有助于促進優勢區域重點發展、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將使我國區域經濟布局更加完善、發展更加均衡。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做大經濟總量是基礎,必須更好承接重大生產力布局,保持合理較快增長速度,持續提升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分量;提高發展質量是關鍵,必須堅持高端引領、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科技創新水平,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服務戰略全局是要義,必須主動加強與其他區域協同聯動,不斷增強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和民生保障力,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更好發揮支撐帶動作用。

    建設“兩中心兩地”,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定位。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關鍵是強化經濟承載和輻射帶動功能,突出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構建高端引領、優勢凸顯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功能完備、集群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關鍵是強化創新資源集聚和轉化功能,推動形成多元化創新主體、高強度研發投入、大規模知識轉移、多場景創新應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和開放創新示范區;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關鍵是強化改革集成和開放門戶功能,著力抓好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打造重大改革先行地和支撐“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樞紐;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關鍵是強化人口吸納和綜合服務功能,充分彰顯天府之國的優美生態、現代氣息、多彩人文和安逸生活,吸引更多人在川安居樂業。“兩中心兩地”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要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落實。

    第二,關于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干多支”作為省級層面的區域戰略,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戰略目標上高度契合、內在要求上高度統一、發展路徑上高度一致,為國家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決定》稿提出,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為重要支撐,強化川渝互動、極核帶動、干支聯動,推動重點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成勢。

    成都既是全省經濟發展主干,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極核,在區域發展中地位尤為重要。2019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1.7萬億元,占全省的36.5%、占川渝兩省市的24.2%。但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的中心城市相比,與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要求相比,成都經濟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還有較大差距。要堅定不移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大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持續提升門戶樞紐地位。這些部署,有利于推動成都實現空間格局之變、發展方式之變、城市能級之變,促進與重慶相向發展、協同發展,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只是做大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還要通過雙核帶動,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競相發展,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南翼跨越、北翼振興,實現整個區域“水漲船高”。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眾星拱月”的發展態勢相比,成渝中部和兩翼地區目前還沒有一個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000億元的城市,有“月明星稀”之感。要把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性工程,一方面借勢借力,深化與成渝雙核的協作配套,優先承接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鏈、價值鏈;另一方面苦練內功,充分發揮區域中心城市在產業、通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城市空間供給,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更好支撐國家戰略實施。省委決定,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中心城市統籌規劃布局一批省級新區,這是提高區域中心城市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的重大舉措,要科學論證、合理布局,分步驟實施、高標準建設,不能一哄而上、降格以求,真正把省級新區建設成為承擔區域發展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

    省內其他重要節點城市各具特色、各有優勢,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關鍵是要立足自身定位和比較優勢,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強與成渝雙核的功能協作。位于重要交通干線和流域的沿線城市,要強化通道功能協作,協同發展通道經濟和樞紐經濟,做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軸帶支撐;具備產業發展基礎和協作條件的城市,要強化產業功能協作,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五鏈耦合,攜手共建上下成鏈、左右配套、優勢互補、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圈;生態功能區要強化生態功能協作,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更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我省有6市17縣(市、區)與重慶市的13個區(縣)毗鄰,具備融合發展的地利之便。要把深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抓手,支持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區、示范區和協同區,主動接受重慶經濟輻射。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的重要任務,要協同重慶加快建設步伐,為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

    第三,關于抓實補短板、打基礎、增動力、利長遠的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部署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點工作,既立足當前補短板、強弱項,又著眼長遠打基礎、增動力,項項都是關乎戰略全局的大事要事,抓住了戰略實施的要害和關鍵。《決定》稿逐一對表、細化落實,形成了我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舉措,必須盯住抓、抓到底,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和實質性成效。

    交通基礎設施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行領域,也是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的“動脈血管”。近年來,我省以突破高鐵瓶頸、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和打通出川大通道為重點,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從“蜀道難”到“蜀道通”的歷史性轉變。但要清醒看到,對內各城市間的快速連接不夠、對外通江達海的大能力貨運通道不暢仍然是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要深入實施交通強省戰略,統籌鐵路、航空、公路、水路規劃,統籌干線和支線建設,統籌客運和貨運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要聚焦“內聯”,加快推進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形成成渝兩市之間、成渝兩市至區域內主要城市之間、成都都市圈內的3個“1小時交通網”;聚焦“外暢”,加快成自宜、成達萬、成蘭(西寧)及渝西、渝昆等出川高鐵建設,打通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的南向鐵海聯運大通道,開辟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港的東向鐵水聯運新通道,提升以中歐班列(成渝)為帶動的西向北向陸路運輸大通道,構建陸海互濟、東西暢達、南北貫通的戰略性綜合運輸通道格局。

    產業是經濟之本,推進產業協作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中之重。成渝地區產業門類齊全、基礎實力雄厚,是全國重要制造業基地。要聚力建體系,以工業“5+1”、服務業“4+6”、農業“10+ 3”為重點,突出抓好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西部金融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等建設,與重慶構建大產業、細分工的產業協作格局,形成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要聚力育集群,整合發展汽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統籌承接東部地區和境外產業轉移,推動全產業鏈貫通、開放式互聯,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要聚力強主體,推動成渝地區市場雙向全面開放,促進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共建共享,以更大力度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統籌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能夠發揮強內力、聚外力、激活力的“乘數效應”,共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蓄勢賦能。改革方面,重點是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積極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創新組織管理、公共資源配置、產業協作、利益聯結、監督考核評價等體制機制,打破行政壁壘、共享發展資源,提高要素配置整體效率。開放方面,重點是協同推動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環境等建設,攜手重慶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支持四川天府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共建“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方面,重點是優化創新能力布局、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為主要承載區,以“一城多園”模式與重慶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帶動各類發展平臺協同參與,打造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創新引擎。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內容。川渝兩地同處長江上游,山同脈、水同源,是休戚與共的生態共同體。要開展生態共建,大力推進區域內長江、嘉陵江、岷江、涪江、沱江、渠江等生態廊道建設,打造川渝森林城市群,共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樣板區;要推進環境共保,落實一張負面清單管兩地,深化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開展協同立法和聯合執法,讓兩地人民共享巴山蜀水的秀美風光。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歸根到底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把補短板、提質量、促均衡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救助等熱點難點民生問題,持續加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不斷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水平,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第四,關于構建多方參與、共抓落實的戰略推進格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各行業、各領域、各方面共同參與。《決定》稿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激發多元社會主體積極性,凝聚最廣泛最深厚的建設力量。

    要建立健全組織體系。橫向,重點是協同重慶完善領導體制、優化協調方式、做實工作機構,構建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運作機制,確保雙方議定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高效推進。縱向,重點是強化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議事協調和統籌謀劃職能,建立健全市(州)層面協調推進機制,切實抓好黨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要統籌用好市場力量。支持川渝兩地國有企業開展各類資本和項目合作,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中發揮排頭兵作用。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面向民營企業開展項目推介、銀企對接,使其進得來、穩得住、發展得好,共享國家戰略實施紅利。發揮財政金融引領作用,探索共同設立政府投資基金,以資本為紐帶,采取相互參股、入股等市場化方式,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引導更多海內外資本積極投入。

    要持續用力抓好落實。完善推進機制,聚焦牽引性、全局性重大事項,按照“清單制+責任制”的辦法,及時轉化為具體規劃、具體政策、具體工作、具體項目,高位推動、滾動實施、壓茬推進。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干實事、務實功、求實效,不簽空協議,不玩虛概念,不搞紙上談兵,杜絕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重點任務和事項納入綜合目標考評內容,定期開展督查通報、跟蹤分析和效果評估,用考核倒逼落實。

    討論修改和審議通過《決定》稿,是這次全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希望大家聚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任務,深入討論、集思廣益,共同把《決定》稿審議好、修改好。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成人久久综合网|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狠色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亚洲欧美成人|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婷婷|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伊人亚洲人综合网站222|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