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曹鑫 劉杰)7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媒體采訪團走進南充市儀隴縣,用筆觸和鏡頭聚焦一線,感受德鄉儀隴在脫貧奔小康中的巨變。
![]() |
在儀隴縣朱德故里5A級景區的核心區有這樣一個農村社區,村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有像五角星的琳瑯山、像官帽的轎頂山、像中國地圖的感恩池,還有關刀山、琳瑯湖,依托紅色景區,村民在這里開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這就是琳瑯農村社區。
![]() |
月亮田紅色農莊是琳瑯農村社區目前發展規模最大的農家樂,走進月亮田紅色農莊,古樸的大門格外顯眼,整個農莊為四合院,大方桌、長條凳,草帽、蓑衣、走馬燈、紅色元素的壁畫……彰顯出濃郁的紅色革命文化氛圍。
![]() |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日子越來越甜了。”琳瑯村8組村民月亮田紅色農莊負責人張書斌高興的說到,他以前在外面務工,主要是進場裝修,沒有固定工作地點,那時候收入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從05年,得知我們儀隴縣委、縣政府在大力支持景區發展,自己和家人回來開農家樂了,在政府的支持下,現在有了自己的產業,自己的農家樂發展越來越好,我的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幾倍。”
“我們是村里第一批開辦農家樂的,當時大約只有幾戶。”張書斌介紹到,“我們農家樂生意最旺的時候,一天可以接待30-40桌,去年收入達20萬元。”從最早的家庭經營到現在規模化的農家樂,月亮田紅色農莊占地面積近700畝,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有了現在的規模。
![]() |
“通過這幾年的扶貧,我們28戶71人全部脫貧了。”儀隴縣馬鞍鎮儀隴黨支部書記朱波介紹到,琳瑯農村社區依托朱德故里紅色旅游,通過抓黨建、促進工作作風的轉變,抓產業發展,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 |
“我們產業園現在有3個,柑橘園規模現在是680畝。”談及未來的發展,朱波談到,“下一步我們就是還要繼續把產業做大做強,計劃還要發展200畝柑橘。目前,有一百多人在產業園務工增收,主要負責采摘到消毒、灌溉。”
琳瑯農村社區是儀隴縣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的代表,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該社區以旅游產業、客家文化為載體發展,村民自營農家樂21家,民宿6家,攤位經營6家,文旅小店兩家,年收入八萬元到二十萬元不等。曾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省級“四好村”、“最美古村落”、“全國文明村鎮”、鄉村旅游示范村、“文化旅游特色村”、“十大網紅新村”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