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于喜歡文藝的朋友們來說,高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在“云端”上網也能欣賞藝術作品,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我們可以在“云端”提高藝術審美力,享受藝術的滋養。
“審美力,是一個人是核心競爭力”,近日來,新華網文化頻道聯合國家大劇院共同推出的【審美力·藝術微課堂】將為您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由藝術名家給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橫生的文藝欣賞課。
說到京劇行當中的老生,大家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很多人物。不論是《空城計》中的諸葛亮,還是《四郎探母》中的楊四郎,亦或者是《打漁殺家》中的肖恩,他們都是京劇老生行當的代表性角色。無論您想到的是哪位人物的形象,想必都少不了那標志性的胡須,這就是老生也叫“須生”的由來。
《審美力·藝術微課堂》第二十三期,邀請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杜鎮杰,從老生的胡子說起,帶大家領略京劇老生的魅力所在。
杜鎮杰飾演的諸葛亮(老生)
杜鎮杰從老生的行當特點說起,歷數京劇扮相、道具乃至表演中的種種講究。就拿馬鞭來說,通過程式化的動作虛實結合地表現出現實中上馬、騎馬的一系列動作。同樣的一條馬鞭,文的角色和武的角色馬鞭的舉法也有不同。
坐起:黑色胡子、黲色胡子和白色胡子
杜鎮杰介紹,老生的胡子顏色一般是根據角色的年齡而定:壯年角色戴黑色胡子,中老年角色戴黲色胡子,老年角色戴白色胡子。
京劇里的行當分:生、旦、凈、末、丑,其中,末這個行當已經合并到老生這個行當里。
是不是年老的角色就是老生呢?杜鎮杰介紹:“也不一定,比如諸葛亮實際上比周瑜的年齡要小,但為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經歷,在京劇中諸葛亮是老生,周瑜是小生。”
京劇老生的人物扮相要貼合人物的身份、經歷,同時還要兼顧形象色彩上的搭配,講究很多。比如:如果角色上半身穿紅蟒,下半身就不能穿黑彩褲。所以有說法是:“寧穿破,不穿錯”。
此外,京劇的程式化表演都是有生活依據的,根據人物特點的不同,在表演上會有很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