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海的蔚藍之境,到底是一番怎樣的的景象?而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之下,又蘊含著多少奇妙未知的生物?帶著這些疑問,一部紀錄片的足跡從海面冰封的渤海灣,一路走到四季分明的黃海、東海,再到長夏無冬的南海,以中國近海為舞臺,帶領觀眾縱覽蔚藍的自然景觀。
近日,紀錄片《蔚藍之境》在網絡中悄然走紅,在評分網站豆瓣上獲得了9.3的高分。該片于1月底播出,全片在播出時幾乎“零宣傳”,太過低調以至于并未在網絡掀起觀眾的熱議。但隨著口碑的不斷發酵,該紀錄片憑借精良的制作水準和精美的畫面構圖,在社交網絡上俘獲了不少“自來水”。
蔚藍無垠的深海,成群結隊的抹香鯨穿梭在海洋中,它們躍出海面噴出水霧柱,在陽光的折射下構成一道轉瞬即逝的彩虹;南海的熱帶海域,一枚雌性法螺剛剛完成交配,它產下500枚卵囊、200萬顆卵,在4K超高清技術拍攝下,每一顆都清晰可見;位于山東半島黃海之濱的榮城,每年有2千只大天鵝在這里越冬,它們再次集群,白色的羽毛如同雪一般……在攝制組的鏡頭之下,這些畫面幾乎每一幀都美得令人屏住呼吸。就像網友所說:“隨手一截都是一張壁紙。”
據了解,《蔚藍之境》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也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為了能夠更全面的展示國內海域,攝制組奔波4年,拍攝了約120個物種,其中涵蓋魚類、鯨豚類、鳥類、兩棲爬行類等。既有龐大的巨型鯨魚,也有微小的珊瑚卵團和浮游生物,以及隨波逐流的海月水母和環繞地球旅行的鳥類飛行冠軍等等。
其實,一談到自然生態紀錄片,國內不少觀眾首先想到的還是BBC、Discovery等資深老牌的制作頻道。正因如此,在《蔚藍之境》剛開始播出時,不少觀眾還以為這是BBC的又一新作,當看到片尾的工作人員名單,才確定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造”紀錄片。而且在片中,不僅記錄下了海洋生物們為生存而戰的自然奇觀,又有驚人豐富的信息,向觀眾科普了海洋知識,共尋人類和海洋的發展之道。
能拍出如此壯闊靜謐的蔚藍之境,攝制組人員必定付出了不少心血,從4年的制作時長就可看出。在每集的片尾,都會播出一些幕后的拍攝花絮。其中,攝制組在風浪中努力了七天了才登上島,登上之后才發現要拍攝的魚沒了,委屈不已;為了拍出最好的畫面,在拍攝白海豚時,一早晨就又500多個G的視頻素材……在每個令人驚嘆的畫面背后,都承載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