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斌 陳曉華)6月23日,記者從儀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截至5月底,該縣已成立5個合同幫農指導站,對涉農企業(農專社)、農戶開展法律知識宣貫,監督指導合同簽約,推廣使用合同示范(規范)文本,增強企業(農專社)、農戶的合同法律意識。
儀隴縣新政鎮安溪潮村引進“龍頭企業”四川綠科禽業有限公司后,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村民譚信顯和村里其他43戶貧困戶一起,組建了蛋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共同投資發展蛋雞產業。今年1月,入股貧困戶獲得了首批分紅。“在合同幫農指導站的幫助下,我們與業主簽訂了規范的合同,每年的分紅有了保障。”譚信顯說。
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由此帶來的經濟合同管理工作日益增加,需要解決、處理的經濟合同紛爭也日益增多。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儀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充分發揮行政監督和服務職能,有針對性地在重點扶貧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涉農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中設立合同幫農指導站,利用指導站對涉農企業(農專社)、農戶開展法律知識宣貫,監督指導合同簽約,推廣使用合同示范(規范)文本,增強企業(農專社)、農戶合同法律意識,維護農民利益,進一步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更好地服務農業產業化發展。
“通過合同法律知識培訓,指導農企使用示范文本,避免盲目簽約或隨意毀約,加強農業訂單合同簽約履約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蹤監管、規范,幫助農企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揮行政調解快捷、簡便、高效的優勢,及時解決合同爭議,嚴查利用合同掩蓋非法交易、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農民和涉農組織的合法權益。”儀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林說。
截至5月底,該縣已掛牌成立5個合同幫農指導站。
(原標題:5個指導站 規范管理涉農合同)